东兴区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报道之一:精神扶贫,汇聚脱贫正能量

2020-10-23 11:39:31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唐明润

文艺演出进村

扶贫先扶志和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东兴区狠抓精神扶贫,贫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坚定了脱贫致富信心,提振了脱贫致富精气神,汇聚起强大的脱贫正能量。

建强阵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0月12日上午,在东兴区双才镇高屋村,新建成的文化院坝和文化长廊上,数百名村民再一次“享用”了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广旅局组织、表演者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

在他们身旁,一幢崭新的楼房格外醒目。这里有储藏了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书籍上万册的农家书屋,有配备了腰鼓、二胡、吉他等整套乐器的村文化服务中心,有配备了乡村医生和设备的村卫生室……满足村民们学习技能、丰富知识、休闲娱乐、看病就医等需求。

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后的现状。

短短五年时间,高屋村从一年到头难得有场文艺演出活动,到如今演出活动经常送到家门口;从游客不愿去的贫困小山村,到荷花节、桃花节、蜜桃丰收节、摄影大赛相继登场备受游客青睐。

这些变化,高屋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成华感受深刻:“自从这些阵地建起、设备(设施)配齐后,村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屋村只是一个缩影。笔者从东兴区文广旅局了解到,2015~2020年,东兴区累计投入资金400万余元,全面完成了77个贫困村文化室、文化院坝建设任务,以及文化室所需154套设备(设施)采购任务。成功创建苏家乡(现为白合镇)苏家村、高梁镇鸳鸯桥村等6个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村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作为样板在全市范围内被学习推广。东兴区文广旅局还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为“文化惠民扶贫成效显著单位”。

感恩教育: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五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东兴区着力从思想根源上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他们在脱贫奔康中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尤其是2017年9月以来,区委发出了开展精神扶贫“十大行动”的号令,全区各级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为实践载体,以“四城同创”等工作推进为有利契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立足部门职能职责,东兴区文广旅局依托“广播村村响”项目,播出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解读,还开展感恩教育引导;以“电视户户通”项目为平台,制作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节目进行播放,引导贫困户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以扶贫送文化下乡演出为契机,编写一批反映脱贫攻坚及感恩教育的节目。

此外,在全区广泛开展“新春乐”系列群众文体活动、“万幅春联送农家”活动和书画摄影大赛等;开展“东兴鼓舞”“舞动东兴”广场舞大赛等文化品牌活动;开展“周末快乐体育”“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举办东兴区“颂歌献祖国 盛世奏华章”歌咏会、“践行十爱 传承家风”文艺汇演、“信仰 信任 信心”东兴区村第一书记文艺演出等为主题的演出活动。

五年来,仅由东兴区文广旅局承担的贫困村扶贫文艺演出就有200余场。

为了创作更多文艺精品,东兴区文广旅局修订完善了《东兴区文艺作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组织创作环保题材舞蹈《金山绿水》,创作廉政相声小品《三缺一》《买单》、廉政快板《廉政文化谱新篇》《廉政红花红艳艳》、脱贫攻坚主题小品《觉悟》;创作内江地方民歌《三唱范长江》。其中,摄影作品《高铁来了》,获得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展佳作奖;与市文化馆合作创作方言小品《豆花儿开了》,获得了四川省第十六届小戏小品比赛决赛现场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奖;原创方言小品《三个儿子一个娘》,参加内江市第三届戏剧小品(小戏)大赛获剧本、舞台表演双一等奖;原创歌曲《三唱范长江》参加内江市首届原创音乐大赛获一等奖;原创舞蹈《傲雪》获内江市首届原创舞蹈大赛二等奖;方言小品《三个儿子一个娘》,受邀参加了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比赛。

回忆这些年看过的文艺演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何菊英告诉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觉悟》,几个演员用方言讲述一个有关脱贫攻坚的故事——干部一心帮助贫困户刘富贵发展养殖、修房造屋、脱贫致富,但是刘富贵欲望太大、好吃懒做、不懂感恩。有一次,帮扶干部在给他送小猪的途中遭遇车祸,刘富贵得知后彻底觉悟,下定决心走勤劳致富之路。何菊英说,这样的文艺节目“很接地气”,让她明白“千万不要一味地等、靠、要,要勤劳,要感恩”。

惠民服务:

保障权益树立新风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兴区坚持扶志和扶智并重。五年来,完成12382户贫困户“电视户户通”安装,确保了精准到村、到户、到人。通过多种形式为全区1238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40套以上节目的电视信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看电视难问题。

对77个贫困村“广播村村响”进行了全面安装和维护,让贫困户切实享受到优质的广播收听效果,及时聆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到新鲜及时的农业科技信息。

五年来,东兴区投入资金9.24万元,累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620场,覆盖77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46.4982万元,建成贫困村健身路径77条;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完成了77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任务,并对77个农家书屋进行了书籍补充,进一步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实施培养“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在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建强实训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巾帼家政”服务培训等“技能课”,集中培养一批“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记得感恩”的“农村家庭能人”。

在贫困村设立志愿服务站,组织区级部门、镇(街道)志愿者,为贫困村的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组织村民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治安巡逻、环境治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乡风评议活动,有效治理铺张浪费、沉溺赌博、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法律援助进乡村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节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勤俭节约守法观念。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开展整理、编写、宣传体现“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家规,举办“寻找最美家庭,传承最美家风”故事分享会,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精神脱贫注入强大动力。(唐明润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