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山王镇砚台村巩固脱贫成果小记

2020-11-19 09:54:52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丁洁

砚台村的幸福“三重奏”

——威远县山王镇砚台村巩固脱贫成果小记

村民到花椒基地务工

村支书李泉龙(左)和返乡创业者邬兴开查看草莓长势

脱贫户在草莓种植大棚里务工

退出贫困村序列,只是又一个起点。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新的目标。

自2016年退出贫困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之后,威远县山王镇砚台村根据自然条件和脱贫户家庭状况,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精准种植等措施,大力巩固和发展花椒产业,孵化和培植新的产业项目,引导和带动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

培植项目固脱贫

枇杷树上开出了一串串紧实的花,草莓叶间藏着一颗颗青色的果,大棚内暖意融融,鱼塘里水波粼粼……这是11月13日,记者在威远县山王镇砚台村见到的景象。

达木河的支流绕着村庄静静流淌,在河滩的平谷地带,砚台村11组返乡创业者邬兴开穿过细沙地,走进他新建的大棚里。培育床中,草莓苗舒展着嫩绿的茎叶,绽放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陈本容端着簸箕,正往育苗床上添加肥料,见到邬兴开,两人交谈起来:“开始结果了哦!下个月应该就可以采收了!”

陈本容是1组的脱贫户,是邬兴开家庭农场的一名固定工人,一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这极大地满足了她和丈夫曾明辉两人的生活开支。平时,她和丈夫轮流到邬兴开这里务工,活路简单,收入稳定,这让夫妻俩赞不绝口。

邬兴开的家庭农场是砚台村自行“孵化”和培育的农业发展项目之一。2019年7月,在外打工的邬兴开回乡创业,投入自己的积蓄,流转了约30亩地,发展综合种养。

砚台村有水果种植传统,但传统的枇杷、桃李等果树见效慢,他把目光瞄准在了草莓种植上。通过搭建大棚和培育床,结合新型的种植方式,邬兴开的水果大棚当年年底就见了效益,仅半年时间,不到10亩的面积,就收入10万元左右。这不仅让邬兴开信心倍增,也让砚台村坚定了巩固脱贫成效的底气,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为项目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便利。

如今,邬兴开的家庭农场已经初具雏形:草莓大棚持续见效益,20多亩养鱼基地已有10亩建成投产,养殖的鲫鱼和花鲢等鱼类也将很快有收获。届时,他将通过对外放钓和水果采摘相结合的形式,吸引更多城里游客到此消费。而在他的规划中,还有更多惊喜:“这一块空地打算用来修建停车场,那一片打算建高密度鱼池,那片竹林区域,我们打算修建一个农家乐……”

不仅如此,邬兴开还在积极摸索代种或代养模式,为游客提供私人订制的种养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比如,租一片地给游客,种植蔬菜或者水果,或者代养一只鸡、一头猪,并且采用新的信息技术,能追溯整个种养过程……”

增强动力促增收

这段时间,4组脱贫户温前仙稍微有点闲了。平时,她都是在当地的花椒基地去干活。

今年55岁的温前仙家有三口人,儿子当兵去了,她和老伴在家务农。因为缺乏劳动力和技术,生活过得有些拮据。在花椒基地干活,除除草、剪剪枝,花椒成熟时采摘花椒,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每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的收入比传统的种地强多了。

说到这些,温前仙很满足:“不用在外头跑,还能照顾家里,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生活!”

砚台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空壳村。2016年,村里12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砚台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结合土壤以及气候条件,村里决定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2016年6月,砚台村积极引入业主,成立了御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发展了400亩左右的花椒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花椒基地扩展到1500余亩,带动就业100人左右,其中脱贫户达到40余人,花椒基地年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

几天前,花椒基地负责人刘凯专门到基地研究创新经营模式,他们准备把花椒地分成若干单元,承包给农户,再回收产品,统一进行销售。

砚台村支部书记李泉龙介绍,近年来,砚台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村里的九叶青花椒产业,以御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采取“龙头企业+脱贫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鼓励支持脱贫户入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将已确权登记的闲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或入股企业、合作社,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使脱贫人口“入企(社)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股利”,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根据当地“一心两轴两环”农旅发展思路,砚台村携手附近的四个村落,通过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和特色村落,将荒山荒坡变为美景和水果产地,变基地为公园、变山区为景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特色发展奔小康

行走在砚台村,成片的枇杷树、樱桃树和李子树枝繁叶茂,一串串的花蕾,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砚台村2组脱贫户唐金成家种植了10亩左右的枇杷树,每年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尤其是周末,前来地里采摘枇杷的游客络绎不绝。10亩枇杷树,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如果管理得好,再遇上行情不错,一年能挣10万元,这让村里许多和唐金成一样的脱贫户尝到了甜头。

“村里会时不时地请一些农技专家来给我们上课,讲种植技术之类的,非常实用!”和唐金成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11组脱贫户黄德华。对于他来说,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不仅给家庭收入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也实现了持续增收:“学到种植技术再种果树,收益更长久!”

记者了解到,砚台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有基础的脱贫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引导发展枇杷、樱桃、青脆李、香葱、花椒种植的同时,还动员有能力的脱贫户发展猪、牛、羊、鸡、鱼、虾等畜牧、水产养殖,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如今的砚台村,土地不再成片撂荒,各种种养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地里到处是繁忙景象。村里越来越热闹,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村民最直观的感受。

“我们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更加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砚台村“第一书记”陈超踌躇满志,下一步,他们将从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整合扶贫资源,强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群众生活保障更加有力,脱贫成效不断得到巩固提升。(丁洁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