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记者 郑志浩)1月5日,内江市市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这是该区换届之后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明晰了2022年市中区建设“一区两城”(创新开放活力区、现代产业新城、滨水公园城市)重点工作。
在看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后,有网友颇为关注涉及民生的话题,在线提问:“大自然湿地公园建成了吗?”“市中区还有要建哪些公园?”“我家旁边是否也有建公园的规划?”
1月6日,记者把问题带给了正在参会的市中区人大代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张超。“过去的一年,市中区在城南新区新建了绿道4.2公里,新增了公园绿地568亩。”张超首先推介日益成熟的城南新区,他说,塔山公园文化提升工程主体已完工,就在今年1月1日,大自然湿地公园也正式开园了。
大自然湿地公园在元旦假期期间成为内江“新晋打卡地”。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疏密有致,蜿蜒的休闲走廊、视野开阔的绿色草坪与碧水澄澈的人工生态湖交织出一幅恬静怡人的画面,蝶变之后的公园配备了8个标准的网球场。在大自然湿地公园的园区内走上一圈,滨湖休闲区、网球场、森林体验区、儿童游玩区以及环江的观音崖、老码头、南丰世家等,让人感觉一步一景、季季有景。
“大自然湿地公园还在‘扩展’,沿江步道延伸到了成渝铁路沱江大桥。”张超介绍,占地568亩的大自然湿地公园只是市中区乐贤半岛沱江右岸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之一,沿河总长约3.19公里,围绕人文、生态、休闲三方面进行建设,整个项目建成后,沱江乐贤半岛谢家坝段沿河3.15公里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修复。
不仅如此,市中区在城南新区将继续依托占地1500亩的塔山公园,完善复合绿道及配套道路线型,实施“景观建设970工程”,即新建9个公园、占地共计8500亩(包括1500亩塔山公园、高坝湿地公园、大自然湿地公园、黄荆坝湿地公园、丁家坝湿地公园、七家滩湿地公园、城南运动公园、乐贤运动公园、5000亩大梁山郊野公园),新建70公里滨河景观绿道,通过“路路相通”“区域相连”的方式,实现全域景观绿化联通、多点发散的旅游休闲观赏新格局,使城南新区成为的“公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公园”。
9个公园中有5个是湿地公园,是市中区打造滨水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9个公园建设进展如何?
张超回应,已建成的公园有塔山公园、大梁山郊野公园、大自然湿地公园;七家滩湿地公园已完成70%的工程量,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高坝、黄荆坝、丁家坝三个湿地公园计划2023年前完成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2025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城南运动公园、乐贤运动公园还未正式命名,进入了规审审批阶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市中区将积极融入“生态内江”建设,要把市中区发展蓝图绘在青山绿水之间,着力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会场之外,市中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中心主任陈永固对这句话倍感振奋。
他向记者透露,除了新建公园,市中区正在酝酿城乡增绿行动五年计划,准备改造升级大洲公园、人民公园、梅山公园“3个传统公园”,同时,以黑臭水体治理为契机,在完成古堰溪、益民溪、龙凼沟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公园建设基础上,持续推进“百里碧道”建设,打造一批文旅类风景区绿地、乡村振兴类农业主题公园等,通过机关增绿行动、推行“绿色+”融合发展理念,辐射打造“N个绿色休闲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