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变身”湿地公园 内江经开区用心呵护生态绿

2022-03-16 09:55:2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周海波王维 郑志浩 刘煜瑞 唐广

四川在线消息(王维 记者 郑志浩 刘煜瑞 唐广 摄影报道)3月14日傍晚,趁着春日的余晖,家住寿溪佳苑小区的庞先生来到内江经开区寿溪河湿地公园休闲散步,此时的公园内步道旁绿树成荫,路边各式花朵争相绽放,寿溪河穿流而过,市民们也三五成群分布在公园各个角落,或赏春踏青、或散步娱乐。“之前这里是臭水沟,治理后变成公园,水也变得更清,饭后大家都愿意过来散步。”散步中的庞先生这样说道。

据了解,寿溪河治理前主要污染源为上游农村段肥水养鱼和畜禽养殖污染,还有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和工业企业污染、岸边垃圾倾倒等。自内江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来,曾经污水长流、臭气熏天的寿溪河摇身一变成为生态公园,更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首选地,周边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寿溪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内江经开区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缩影。“内江城区的黑臭水体数量一度居全省前列,这其中内江经开区就包含有寿溪河、包谷湾、玉带溪等水域。”内江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19年起,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内江经开区针对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创新治污思路,按照“黑臭水体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理念,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了寿溪河、玉带溪、太子湖、苞谷湾水库等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建设项目。

“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方式,辖区‘黑臭水体’成为生态绿色发展资源,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库底清淤约4.1万立方米,建设8处约1.2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及1.3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内江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内江经开区还明确水体养护单位及其职责,加强巡河管理,同时利用河道沿岸截污干管有效收集污水,建设截污管道4公里。

实际上,围绕绿色发展这篇“文章”,内江经开区还做了许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前不久,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内江经开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位列第80位,而评价过程中,“生态环保”就是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数据统计,作为全市产业发展排头兵和主引擎,内江经开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工业源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工业增加值水耗均低于全国国开区平均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达96.3%,高于全国平均值10%。

一系列指标的背后,内江经开区正以生态环境工作为抓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内江经开区全力引导企业加快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做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孵化项目培育,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先行先试,培育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打造节能降耗示范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低端产业及落后产能调查,打好“散乱污”企业治理攻坚战。

“未来,内江经开区还将进一步探索实施重点项目环评预审制度,全面推行环评‘红黑榜’制度。”内江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主要领导表示,针对服务项目过程中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该区还会组织企业环保服务队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加强与行政服务大厅沟通联系,完善项目申报咨询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民生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