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解读隆昌市产业突围密码

2025-04-27 09:39:2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刘煜瑞

内江观察 刘煜瑞

“截至目前,全市再生稻蓄留面积26.2万亩、产量3.52万吨”4月25日下午,内江隆昌市举办“产业隆昌”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推进产业提级工程建设产业隆昌进行发布。

发布会现场

如何推进产业提级工程,实现“产业突围”?川观新闻通过三个关键词,对本次发布内容进行梳理。

关键词一:延链补链

“延链补链”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和附加值的关键策略。

“2025年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4.9亿元、增长7.6%……”发布会上,隆昌市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曾钰在通报成绩的同时,也将问题摆在了桌面上,“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链和价值链处于中低端,整体规模偏小;行业的关键部位和零部件,以及核心技术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此,隆昌市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填补薄弱环节,着力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玻瓶陶瓷“3+1”工业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据了解,2024年,该市通过开展“走出去”投资促进活动、实施“请进来”策略,先后引进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及玻璃制品生产线等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接下来,我们也将积极招引东部沿海转移产业落户隆昌,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运用‘产业招商+基金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曾钰表示。

夜间经理激发消费活力

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版图。隆昌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聚焦‘一产扩面,二产延链,三产融合,科技赋能、品牌增效’五大路径,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升级。”隆昌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代志介绍,今年,为推动稻渔产业延链发展,该市将投资1.2亿元与万林冷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年产1万吨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年均净利润1350万元。

关键词二:产业融合

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隆昌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创新业态场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互促,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相长、跨界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

隆昌地处成渝发展主轴中点,是四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近年来,隆昌先后建成物流园2个,建成农村快递物流站点164个;依托隆黄铁路物流园,该市还引入京东物流、普洛斯等头部企业,构建辐射川南渝西的物流枢纽,为产业链高效运转提供支撑。

通道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的背后,隆昌正在着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相长,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将物流配送等环节剥离为独立服务主体,推动现代物流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27户,2024年物流业产值达74.09亿元,同比增长16%。

稻渔综合种养基地

另一方面,围绕高粱、龙虾、牛羊肉等农业主导产业,隆昌市还在批发、餐饮等领域深入挖掘,培育限上批发、餐饮企业6户,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同时建成凯信农产品交易市场、集采集配中心,万林冷链物流中心,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

发力跨界融合创新,隆昌以“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开辟新赛道,裕顺、妙思商贸等企业产品远销美国、印尼等12国,2024年跨境线上销售超30万单、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夜间经济更成为新增长点,打造南关石牌坊夜市、云顶鬼市等消费场景,推出夜游、夜购、夜演等多元业态,激活“夜经济”活力。2024年,隆昌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1%,撑起县域经济“半壁江山”,彰显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三:智转数改

4月15日,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传送带输送半成品在各工序流转,工人们专注地操作设备、检测品质,有条不紊赶制车镜订单。“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量较往年增加了10%。”该公司行政部部长陈丽介绍,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实施ERP系统优化升级方案,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电子后视镜市场,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天视车镜生产车间

类似天视车镜的“智改数转”案例,在隆昌并非个例。2024年,隆昌市推动中铁器材、东博轨道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全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9.6亿元、增长49.8%,创新驱动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同时,隆昌市还在以“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省、内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该市正积极发展成渝相关配套产业,重点聚焦新型显示设备、电子材料、汽车电子的细分领域,全力打造成渝消费电子产业配套基地。

“接下来,我们也继续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激发企业科研投入、技术改造主观能动性,推进中铁器材、山川机械、万林冷食品等企业技改项目建设。”曾钰介绍,该市也将继续推动五九所特种装备产业园项目、电子传感器元器件等项目建设,以创新引擎持续释放动能,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