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张啸 唐广
7月8日,内江举行“‘县’在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东兴区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城乡共兴、民生长兴“三大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东兴的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兴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陈伟介绍,东兴区奋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3%,位居全省183个县级行政区中27位,9项主要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先后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兴”字第一笔,落在产业。东兴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区之本”,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聚焦“甜味+”产业,东兴区以“内江天冬”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发展天冬种植5万亩,日加工能力达50吨,成功研发洗护、日化、果酒等深加工产品32种。同步推进成渝双圈东兴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围绕粮油精深加工、休闲食品、酒水饮料、预制菜、复合调味品等领域,集聚知名企业13户。
聚焦新材料产业,东兴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培育内江融通、晶华胶粘、澳彩新材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以锂电池材料、高分子材料、胶粘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聚焦服务外包产业,东兴区以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为主体,划分客服呼叫、金融保险、呼叫中心、内容审核、软件与信息技术五大专业区域,配套建设智慧办公集群、人才社区等产业空间,形成32.3万平方米专业化载体矩阵,入驻字节跳动、洪联九五等服务型企业54家,吸纳青年从业人员超万人。
“兴”字第二笔,落在城乡。从中心城区到偏远乡村,东兴区用“绣花功夫”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有温度、乡村有颜值。坚持以城市体检为先导、群众需求为目标,东兴区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99个,新增智慧停车位1100余个,贯通微循环城市道路26公里,同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城市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以“系统化”整治改善农村面貌,东兴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推进清杂去乱、“六净六顺”,2.83万户户属设施项目改造完工并完成验收,763户土坯房、危旧房有效整治,成功打造熊家湾、太和湾等“和美院落”近200个,实现乡村“洁净美”蝶变。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场镇品质,东兴区在破解场镇治理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有效建立“三级联动”规划机制,创新“店招整治+飞线治理+卫生评比”长效管理办法,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改造农贸市场6个,捆扎强弱电线路13.9公里,推动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兴”字第三笔,落在民生。东兴区始终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推动教育更优质、医疗更可及、保障更坚实,全力答好民生幸福卷。
以“教育强基”铺就茁壮成长道路。近年来,东兴区围绕“幼有所育”“学有优教”奋斗目标,分散式建立幼儿园49所,公办幼儿园近六成、普惠幼儿园超九成,筑牢了学前教育基石;6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均衡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巩固率近100%;职业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年输送3000名技能人才。
以“智慧医疗”守护万家健康起点。东兴区成功接入“5G+医疗健康”远程诊疗体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影像、检验、心电诊断服务,覆盖21家医疗机构,完成远程诊断1.7万余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21%。
以“多元共治”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东兴区全面深化社情民意直达快办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办结满意率100%;构建“主城+村镇”“专防+群防”“人防+技防”立体防控机制,重拳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经济损失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