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服务、铸品牌、惠民生:就业帮扶 送给农民工暖心“大礼”

www.scol.com.cn (2019-01-09 09:54:0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丁洁 毛敬莲  

送岗位下乡

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

厨师技能培训很受欢迎

一座城市最温情的一面,莫过于群众能在此安居乐业。又是一年春节临近之时,在外打拼的游子千里迢迢赶回家,迎接他们的不仅有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更暖心的还有稳定的生计。

就业帮扶,是新春里家乡送给农民工兄弟的大礼之一。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围绕就业帮扶,积极做好关心关爱、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按照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出台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措施,抓好农民工工作,推动农民工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专场招聘:“春风行动”暖人心

1月8日,在东兴区顺河镇场镇口,一场特殊的招聘会引起了不少赶场村民的注意。

63岁的曾东秀挤在人群里,挨个儿把招工信息仔细搜集起来,准备给儿子找个满意的工作。“以前很少遇到这样的招聘,这种送岗位上门的方式,太方便了!”曾东秀感叹道。

曾东秀的儿子在浙江沿海一带打工,她这当妈的自然不太愿意孩子走得太远,于是就想帮儿子在内江找一份工作。“他还没回来,我先帮他留意着。”曾东秀说,一旦有合适的工作,这一次干脆就不让儿子走了!“这些工作是政府介绍的,心里也踏实,错不了!”

让曾东秀感觉踏实的这场招聘会,是东兴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开展的“春风行动”关爱服务农民工精准招聘活动中的一场,除了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还把内江市返乡创业政策、农民工维权手册等资料发放到了群众手中。接下来,他们还将在东兴区的11个镇,利用赶场的时机,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集中的时间里,把更多招聘信息送到村民家门口。

这是我市“送政策”“送岗位”就业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38岁的钟庆丰便是这个就业服务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家住经开区四合镇尖山村7组的钟庆丰,在2017年年底回到家乡,家里的孩子上小学了,妻子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工作的想法。2018年3月,通过我市就业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钟庆丰顺利地在市里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驾驶员的工作,既可以谋生,又兼顾了家庭,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市求职人数比2017年同期增长16.92%,求人倍率(累计新增岗位数/求职人数)为0.85,比2017年同期增长29.04%。从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统计报表来看,求职人数主要集中在3月,求职人员总数达到了50776人,达成就业意向18565人次,求职成功人数为6655人。

“春节期间一些用人单位流失了部分员工,所以在春节过后,会提供大量的空闲岗位。而一些求职人员也会在春节过后重新加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内江市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3月份举办的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求职人数,都呈现出一个高峰值。

记者从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了解到,2018年2月至3月,我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54场,吸引2416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48932个,参加现场招聘的求职人员65364人次,其中达成就业意向22459人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46人,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良好的招工就业平台。

据了解,2018年,我市各县(市、区)还定期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搭建平台,全年开展招聘320场。除了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期间组织开展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外,还开展了“送岗位下乡”就业专场招聘会80场以上。

另外,自2018开始,新的人力资源市场在“春风行动”期间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市场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人力资源市场“无人云超市”先进服务。招聘求职全程无纸化操作,现场先进设施设备用于招聘求职,超大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招聘信息,全新的配套设施,从硬件上保障了“春风行动”的圆满举行。

按照规划,2019年我市将继续开展“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将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192场招聘活动,服务广大农民工朋友,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打造服务品牌:“职业红娘”牵线找工作

打一通电话,就搞定一份工作,没有以往四处碰壁的尴尬——这种方便快捷又高效的方式,让求职者刘玉明不仅满意,还直呼太神奇。2018年5月上旬,刘玉明从收音机里听到我市“就业110”服务热线的介绍,就试着打过去,报了自己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求职意向等信息。让他没想到的是,只过了几天,他就接到电话,通知他去某公司应聘,当场就被录用了。

刘玉明的新工作月薪3000多元,有“五险一金”,正常休息,工作稳定。刘玉明说,对他这样一个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技术少的人来说,真的非常满意了。

刘玉明所说的“就业110”服务热线,是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就业援助服务平台。平台参照公安部门110指挥系统运行,市级“就业110”中心负责指挥调度,进行接件、受理、派件以及督促检查县区“就业110”分中心工作,县区“就业110”分中心负责具体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在系统里进行反馈。

围绕就业帮扶,我市线下依托县(市、区)、街道(乡镇)服务大厅进行用工指导,结合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提高供需匹配度和签约率。线上则依托“就业110”平台,实现全天候岗位发布和自动匹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服务。

据介绍,“就业110”平台建立了实名登记的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和岗位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互选和推送,实现了供求双方更快更精准的匹配,从而降低了求职和招聘的成本。求职者只要拨打“就业110”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就会根据服务对象提供的数据,在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大数据系统中进行身份比对,以及在全市劳动力市场岗位数据库中进行岗位推荐,且至少推荐3次,实现“3个工作日,不挑不选推荐就业”。

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运行,截止到2018年12月27日,“就业110中心”已接件32140起(当月新增499人),其中精准扶贫1605人(当月新增4人),政策咨询2289人(当月新增167人),职业指导2522人(当月新增90人),职业介绍25724人(当月新增238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群体645人,为23409人实现就业,办结率100%。

2012年2月,我市各县(市、区)逐步铺开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设,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农民工工作政策提供了“眼睛”和“耳朵”,便于人力资源部门掌握全市农民工动态综合信息。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农村劳务综合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便于向农民工发布用工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有助于引导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逐步引导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帮助农民工实现维权及提供其他服务。

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市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中已有超过117万人的数据,包括外出务工、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人员等。通过完善市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按季度更新农民工转移就业信息,利用 “四川公共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和各县 (市、区)人力资源服务场所等线上线下平台,定期征集、实时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切实有效地为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帮扶。

另外,我市就业部门还利用CETIC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和其他专业的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对农民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提高帮扶成效。

招聘培训送进村:就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10月17日,全国第五个扶贫日,在东兴区双才镇高屋村,一期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主的技能培训班结业,主办方邀请来我市3家知名企业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现场招聘并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引得村民们驻足观看,气氛非常热烈。

这期培训班于10月12日开班,为期6天48课时。根据群众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强化培训实用性,合理制定培训课程安排表,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红案、白案各类菜品以及小吃课程,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帮助他们结合乡村游、农家乐尽快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记者了解到,培训期间,由东兴区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技能培训厨师培训班教学经验丰富、烹调技艺出色的老师手把手指导教学。培训内容为中式烹调、特色小吃为主的厨师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为以高屋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共计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人。培训结束后,5名学员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合同。

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尽早实现脱贫,助推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完成。记者从我市就业部门了解到,无论是“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活动,还是“送政策”“送岗位”等就业服务活动,都在助力精准扶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我市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的内涵和外延,成效明显。

例如,我市在招聘会现场,设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服务区”,对参加招聘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相关补贴,记录就业意愿和求职情况,并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市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46人。

此外,2017年6月开始,我市“就业110”在原来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三个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精准扶贫模块,并建立了与扶贫部门数据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快速识别,将“就业110”服务范围从城市拓宽到农村,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110”绿色通道,在贫困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兜底安置。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市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具有大龄、残疾、特别困难等特点,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发维护乡村道路、保洁保绿、劳动保障协理等工作。采取非全日制用工制,进行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兜底安置就业,并按不超过500元每人(月)的标准进行岗位补贴。截至12月底,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96个,累计开发1881个公益性岗位,发放补贴1282万元。

自2019年开始,我市还将针对农民工开发农村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全力开通农民工“就业110”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就业援助。

“授人以渔”: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月7日下午,走进东兴区人力资源市场,扑面而来的一股肉饼香味让人口水直流。

循味而去,一间教室里,数名学员正围着师傅,学习制作馅饼。

今年42岁的李华波,是隆昌市胡家镇双龙村5组人,妻子是东兴区新江街道的居民。夫妻俩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一个月前才从新疆回来。

“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看,老是天远地远地漂泊不太好。”李华波说,两口子放弃了打工,回到家乡打算干点啥,却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十多天前,李华波听身边的人说起这个职业技能培训,便来看看。“免费的,而且老师教得也好!”李华波报了中式特色面点培训班,妻子则报了创业培训班,他们打算在学成之后分工协作,做点小生意。因为有了动力和助力,两口子的积极性高涨,几乎没有落下一节课。“这个政策太贴心了!” 李华波由衷赞叹道。

我市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许多和李华波一样想大展拳脚又苦于没有技能、缺少资金的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和创业的梦想。

记者从东兴区就业部门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他们围绕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改善民生中心工作,依托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除开设传统的计算机、厨师、美容培训班外,还结合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创造性开展了中式特色面点培训,试点开展了“订单式”母婴生活护理专业培训。“截止到2018年11月底,我们的中式特色面点班累计培训440人,376人鉴定合格并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3人自主或合伙创业,带动86人实现就业;母婴生活护理专业累计培训99人,30人推荐就业,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记者从市就业局相关科室了解到,我市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民工务工需求,大力开展定向、定岗、订单等技能培训,仅在2018年“春风行动”期间,就累计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303人次,2019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人次。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打造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护理等领域的劳务品牌上下功夫,重点打造提升 “甜城建工、甜城妹子”等劳务品牌,创建“青石雕刻工”“夏布画工”等地方特色的工匠品牌。此外,将继续通过举办和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各级各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以赛促训,激励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实现创业就业。(丁洁 毛敬莲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