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花漫水乡”,造福贫困“旱山村”

http://www.scol.com.cn  (2016-08-25 10:13:26)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徐静 吴晓龙  

“第一书记”李琳(左二)和扶贫干部一起慰问贫困户(采访对象供图)

曾经的汪家村很穷,主要穷在“不通”,路不通、钱不通、人不通。不止44户贫困户缺钱花,全村村民的收入渠道都非常有限,日子过得很艰辛,40岁以上的“光棍”近30人,30%的农户住土坯房。

如今的汪家村很美,沐浴精准扶贫的春风,搭乘成渝客专隆昌快速通道的快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汪家村由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转型”成为了全市乡村旅游胜地,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村民们脸上……

改善基础设施,汪家村旧貌换新颜

路,一直以来就承载着村民们太多的梦想。

汪家村6组村民刘电文,一直都想将全家居住的破旧土坯房改建成砖房,但是从村道通往他家,只有一条狭窄的单田坎路,建筑材料不能直接运到家门口,新居的梦想不得不一再搁浅。

“建筑材料只能堆放在村道上,然后用鸡公车一趟趟运送进来,估算下来光运输费就要花3万多元。”攒钱修房不易,光从村道到家里这一项就多花那么多钱,刘电文舍不得。

今年,随着扶贫路的铺通,刘电文终于建好了三层的砖瓦房,全家老小都高兴得很。

铺进村落的路,耸立心中的碑!在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的同时,县委办、县委农工委、县扶贫办等帮扶部门,与来自县委农工委的汪家村“第一书记”李琳以及镇、村两级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组,梳理基础设施薄弱点,制定规划,对症下药。2015年以来,落实扶贫、新村、农业产业等项目资金570余万元,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村硬化水泥道路从2014年的1.9公里增加到5.5公里,新建生产便道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抓住了全村贫困的咽喉。而成渝客专隆昌快速通道的通车,则为全村经济带来了腾飞的希望。

同时,建成蓄水10万立方的月亮湖,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用水;自来水和天然气管网到村入户,80%以上农户用上了天然气;改造315千伏变压器一台,有效解决农村电压不足问题,全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改建贫困户住房7户,对46户农房实施风貌改造,农户房屋、庭院、绿化、亮化等的全面整治,极大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和新村风貌。

村民返乡创业,打造花海引来游客

道路通畅了,村民们进出方便了,眼界也更加开阔起来,处于贫穷状态的村民开始思量着发展点什么,来改善自家落后的情况。

想拔穷根,产业扶贫是根本。县级帮扶部门与驻村工作组成员希望走出一条农旅经融合发展的扶贫新路子。而土生土长的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人范晓军,在外打拼10余年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工作组成员多次主动上门找到他,希望他能返乡带头为家乡建设作点贡献。

有着深厚乡情的范晓军毅然回乡创业,成立了隆昌首家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馥巍农业,并大胆提出了“花漫水乡”的设想,“无中生有”打造四季花田,将汪家村从贫穷的“旱山村”变为富裕美丽的“旅游村”。

如今,占地1800亩的“花漫水乡”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一个集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为一体的观光服务载体展露雏形,主要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林业产业园、月亮湖水上乐园、 范家大院养老区、园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板块。

景色宜人的“花漫水乡”产业园,“初出江湖”便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来赏花游玩,高峰期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村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创新“企业包村”,特色产业拔除“穷根”

“花漫水乡”不仅是汪家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助推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公司建成了科技大棚3500平方米,栽种各种太空蔬菜40余个品种,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此看稀奇。

福利礼包,不止如此。汪家村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相融合,提炼创新“企业包村”扶贫帮扶机制,通过“三统三保”(即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回购销售,保财产、工资、经营性收入),采取“先付款、后用地”的土地租金预付制,给村民谋取福利。

贫困户谢本书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她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馥巍农业,每年有固定的流转分红,农闲时到公司打工,每天还可以挣到50元,完全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去年5月,谢本书还和本村3名妇女一起负责公司10多亩秋葵的日常种植管理,种子和化肥都由公司免费提供,还有专人进行提供技术指导,而签订的订单保价收购协议,给她们吃下了定心丸。“去年8月底9月初,公司给了我们两万元的回购款,每人各分到5000元。收入多了,伙食都开得更好。”谢本书乐呵呵地说。

事实上,在汪家村有不少“谢本书”体会到了乡村旅游、科技种植的实惠。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长期在园区务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乐、超市等第三产业,带动贫困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同时,带动4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并长期聘请两名知名农科专家蹲点开展技术指导,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请专家手把手指导他们栽培管理无花果、葡萄及其他花卉苗木。

值得一提的是,汪家村还积极推进财政资金股权量化工作,依托农产品集配中心建设资金120万,财政投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60万,共计180万元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银行年利率6%的收益进行股权量化,按照贫困户:全体村民∶村集体=5.4∶3.6∶1的股权分配方案,贫困户人均每年可得股金收益380元,确保了无劳动能力贫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增加。(徐静 吴晓龙)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