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精准帮扶,让贫困家庭一步一步走出贫困

http://www.scol.com.cn  (2016-11-11 06:23:26)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张小丽 黄彬鹏  

在村里当社会就业协理员的晏丽英(右)协助村干部整理资料

俗话说,有什么千万别有病。在内江,有不少贫困家庭是因病致贫,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村民晏良权一家,就是其中一员。

儿子是三级智力残疾,老伴去年因突发脑溢血几乎导致瘫痪,作为一家之主的晏良权,今年又突发脑梗塞,更为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晏家二女儿毅然辞工回到娘家,开始挑起照顾一家人的重担,然而她微薄的能力也不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幸运的是,去年底,晏良权一家进入全市建档立卡脱贫户系统之后,这个被不幸笼罩的家庭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且最快将于2017年脱贫……

雪上加霜——

一家三口相继病倒

11月5日,记者来到瓦堆湾村,跟随村干部在蜿蜒的村道上步行了近半个小时,才找到晏良权位于该村7组的家。

在自家门前小小的院坝里,晏良权坐在小板凳上,佝偻着腰小心地劈着竹条。从屋里出来的晏丽英告诉记者,父亲要为她编一个背篼。

“从前我爸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一个背篼两三天就编好了,现在,砍根小竹子都花了十天时间……”看着父亲的样子,晏丽英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在她身后,去年因突发脑溢血丧失了语言能力的母亲呆呆倚墙而坐。门楣边,一块标注着贫困户档案的信息牌格外醒目。

作为市中区永安镇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瓦堆湾村地属典型丘陵旱山村,共有建档贫困户59户、15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1.8%,村民增收渠道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而晏良权一家,就是这个贫困村中一户典型的贫困家庭。

今年75岁的晏良权,育有三女一子,其中儿子是先天性智力残疾,因生活不能自理,被评为三级智力残疾人。尽管儿子的残疾给这个家庭造成了不幸,但年轻时的晏良权,和妻子二人勤劳肯干,凭双手把子女一个一个拉扯成人,并让她们读书、成婚,日子还算过得去。

随着晏良权年事渐高,三个女儿相继出嫁,加上儿子是三级智力残疾人士,一家人的生活渐入窘境。几年前,晏良权辛苦多年攒下的3万元血汗钱又被骗子卷走,直接掏空了这个家庭的家底。然而,悲剧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家。2015年7月,晏良权的老伴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捡回一条命,但却导致她行动不便,失去语言能力。祸不单行,作为一家之主的晏良权也在今年3月患上脑梗塞,加上心脏病、高心压、肺气肿等疾病,晏良权几乎失去劳动能力,只能做少量手工活。

一年之间,家里两名主要劳动力病倒,再加上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使得晏良权一家成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有情有义——

二女儿辞工回乡挑起家庭重担

晏良权病倒之后,一家人很快就陷入了生活危机。别说经济上的困难,就连一家人日常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虽说我爸年轻时很勤快,但有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有我妈在,我从小到大没见他下过厨房。”晏丽英说,母亲病倒后,父亲晏良权才勉强开始学着煮稀饭,家里的衣服堆成山也没人洗。

看到家里这样的状况,本来在深圳工作的晏丽英,毅然辞掉了工作,说服丈夫和婆家人,回到娘家,担负起照顾亲人的责任。

“我大姐做了心脏病手术,妹妹暂时也脱不开身,照顾一家人是我的责任。”晏丽英说,父亲母亲为养育他们四姐弟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是她回报的时候了。

从今年3月份回家到现在,短短半年多时间,晏丽英整整消瘦了7斤。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要开始张罗一家人的早饭,照顾三个病人吃完饭后,叮嘱他们按时吃药,紧接着又要开始喂牲口,洗洗涮涮,出门买菜……这样一天下来,晏丽英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因为要照顾病人,她出门时间都不敢太久,即使是回一趟婆家,也是来去匆匆,否则一家人就要饿肚子。

“父亲病后我第一次回家时,家里乱成一团,脏衣服到处都是,他们去年过冬时穿的棉衣棉裤还堆在那里没人洗,都发霉了。”说到一家人的状况,晏丽英直摇头,不过,她很快又乐呵呵地说:“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希望父亲的病可以好起来,一家人早日渡过难关。”

记者注意到,晏家的房屋虽然老旧,但里外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房间虽然简陋,却不失得体舒适的感觉。

“这都是晏丽英的功劳,晏良权有个好女儿,这是他的福气。”一旁的村干部对晏丽英赞不绝口。

精准帮扶——

他家将在明年脱贫

11月初的内江,天气逐渐阴冷。但在瓦堆湾村,机器轰鸣,村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田间地头,弯弯曲曲的水泥马路延伸到了村民院坝里,显示出这个村庄良好的基建条件。

自从2015年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驻村扶贫工作组来到瓦堆湾村后,这个贫困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住房条件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村里开始有了产业,贫困户们也按各自的意愿有了精准帮扶方案……

这些改变,也悄然影响着晏良权一家。晏丽英的孝心感动了瓦堆湾村人,晏家的困难情况被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晏良权一家被列入建档贫困户名单之列,瓦堆湾村的驻村扶贫工作组很快为他家制订了一个涵盖医疗、房屋、产业等方面的帮扶方案。

今年5月,村里为晏良权家修建了20平方米的小家禽养殖圈舍,支持他饲养小家禽,并先后配发了鸡、羊等种苗;今年9月,晏良权老伴林竹容的低保也办了下来,加上晏良权本人和儿子晏志刚早在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就开始享受低保,这样一来,一家3人每月可以领取到500多元的低保金;今年10月,驻村工作组还争取到资金,为晏家的老房子更换了檩子、桷子、琉璃瓦,并进行了室内简装和院坝整治,让一家人的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在晏丽英的打理下,整个房屋看上去井井有条,颇为温馨。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晏良权一家“造血”,驻村工作组还想办法,通过市中区就业局为晏丽英和弟弟晏志刚提供了两个公益性岗位。现在,晏丽英在村里当社会就业协理员,每月有1300多元的收入,弟弟帮助打扫村道,每个月有400元的工资收入。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家人每月的收入有2000多元,足够维持日常生活。

由于弟弟生活不能自理,扫村道的活儿通常都由晏丽英帮忙承担。现在,她要一边照顾家人,一边打两份工,虽然很辛苦,但是已经50岁的晏丽英却很知足,“村里已经给了我们一家很大的帮助,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啊。”

“按照计划,晏良权一家在2017年就可以脱贫。”村干部表示,目前村里正在发展柑橘产业,如果晏良权愿意的话,他一家也会被纳入柑橘种植帮扶对象。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晏良权一家又会再多一个增收渠道。(张小丽 黄彬鹏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