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量身定制”帮扶,让他从贫困户变成养殖大户

http://www.scol.com.cn  (2017-04-06 07:51:32)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罗玲丽  

黄友良正在喂养小香猪

老伴瘫痪在床,儿媳离家出走,两个小孙女仍在襁褓中……原本幸福的三世同堂之家,因为种种变故支离破碎,这样的困境让52岁的黄友良暗自流泪……

2016年,各级帮扶干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条“产业+贫困户”的脱贫路,扶持他发展养殖业。现在黄友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也下定决心,要带动其他村民,一起走向脱贫致富路……

因病致贫 各级帮扶干部帮他找出路

在距隆昌县城约20公里的迎祥镇水龙村,52岁的黄友良是村里的贫困户,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他在“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机制的扶持下,搞起了养殖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日前,记者在水龙村15组见到黄友良时,他正背着赶场买的货品往家走。从乡村公路到他家,需要经过一条长约200米的水泥路,黄友良说:“这条路是迎祥镇政府花了好几千元帮忙铺的,主要是为了支持我发展产业,方便货物运输。”

来到黄友良新修的红砖瓦房前,他放下背篓,带着记者去屋旁的生态养殖地。记者看到,这里喂养了近90头小香猪,不仅如此,黄友良还在曾经的老房子里养了近700只小香鸡。黄友良说:“如果不是各级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及村干部们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

时光回溯到2011年,那一年,黄友良原本幸福的三世同堂家庭,曾因为一场变故陷入贫困。

“当时,我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我和老伴唐才计照看着两个孙女(大孙女两岁,小孙女未满周岁),谁会想到老伴会突发脑溢血,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儿媳忍受不了困难,丢下两个年幼的娃娃离家出走了……”黄友良回忆,他负债累累为妻治病,虽然保住了妻子的性命,但妻子却半身瘫痪,长期服药。为了照看母亲和女儿,儿子黄正平只能回家,父子俩靠着务农维持生计。

作为水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帮助黄友良父子摆脱贫困,牵动着帮扶干部们的心。水龙村“第一书记”范伟告诉记者,各级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成员多次来到黄友良家,黄友良也多次提起“想搞养殖,想多赚钱,想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交流中,黄友良本人勤快、踏实、有干劲,也给范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6年4月,黄友良被纳入水龙村依靠产业脱贫的“带头人”计划,帮扶干部们针对他的特点,“量身定制”了一条“产业+贫困户”的“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路。大家希望把黄友良树立为贫困户中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典型,带动其他人脱贫。

多方帮扶 助他发展养殖业

精准扶贫的路子定了,黄友良有了脱贫的希望,但光有想法,没有资金和技术,这些难题令他头疼。

为了帮助黄友良解决资金难题,范伟找到水龙村村委会,帮他申请产业周转金1万元,村委会经过核准、公示、审核、签合同等程序后,向黄友良无息借款1万元,黄友良也承诺3年内还清。

2016年5月,黄友良把自家住房改建成小型养殖场,生态放养小香猪,同时利用老房子场地喂养小香鸡。

全力支持黄友良发展产业的县级帮扶部门——隆昌县人民检察院,赠送了他一台5000多元的中型孵化器,帮助他探索无疫苗的孵化方式孵化小鸡。不仅如此,该部门还联系了泸州一家科技公司,为黄友良捐献了100吨酒糟,助他发展产业。迎祥镇党委政府补贴7000元,整修从黄友良养殖场到村主干道的200米道路,方便其运输。

资金、原材料难题解决了,农技人员的跟踪指导,也给黄友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预防疫病发生,帮扶部门多次联系科技公司人员,在养殖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市、县级农业部门和迎祥镇农技员也实时跟踪服务,帮助他尝试无疫苗的养殖方式,走全粮食生态饲养和有机养殖循环发展之路。

黄友良打开孵化器中正在孵化的绿壳蛋告诉记者:“这一批鸡蛋已经孵化了12天,再过8天,就可以孵成小鸡,我正在尝试不用药物孵化小鸡,现在的孵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邻里效仿 发展产业走向致富路

来到黄友良的老房子,记者看到屋内和室外院坝喂养着小香鸡、乌骨鸡等多个品种,黄友良介绍,每一天,他都会到老房子捡四五十个鸡蛋。他拿起一枚绿壳蛋告诉记者:“这一枚蛋的市场价是1.8元,现在小鸡的孵化率很高,我正在尝试不依靠疫苗等药物的生态养殖办法,提高小鸡的存活率。”

从贫困户转变成为养殖大户,黄友良的成功也让村里不少贫困户看到了致富希望,纷纷找黄友良“取经”。

村民庄明金告诉记者,同样作为贫困户,看到黄友良走向致富路,令他很受鼓舞,他向黄友良购买了部分鸡苗,黄友良也毫不吝啬地把养殖经验与村民分享。

村民刘长兰告诉记者,黄友良用科技孵化出小鸡,在周围还没有第二家,以后大家直接去他家买鸡苗,不仅节省了运费和成本,还有专业人员作技术指导。

据“第一书记”范伟和村支书蒋兴玉介绍,如今,水龙村在依靠产业发展助推脱贫的路上,将利用扶贫专项基金,发展村集体经济,拟规划建设占地0.4公顷的养殖场和1.33公顷的综合养殖基地,并在全村修建4公里水泥路,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力争2018年实现退出贫困村行列的目标。

得知村上将发展集体经济,黄友良主动提出想加入养殖场,成为村集体经济的第一个承包业主,儿子黄正平也全力支持父亲的想法。

“我们家能够过上好日子,全靠各级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们的帮忙。”黄正平说,好政策、好干部让他家脱离了贫困,他们也想回馈社会,“我们加入了村集体经济,可以带动更多村民一起搞养殖,让村里更多人脱贫致富,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罗玲丽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