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积极总结扶贫工作经验,根据脱贫攻坚实际,探索出了“123”工作法,目前正在全区全面推广。
工作到位 贫困户脱贫信心足
“你一个人种10多亩西瓜,要注意身体,遇到困难及时给我们讲,西瓜成熟时,我们帮你把信息挂到网上去,组织更多人来帮助你。”4月23日,在东兴区永兴镇团山村8组贫困户王立兵家的西瓜地里,驻村“第一书记”王景一边和王立兵交谈,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干部非常负责,不需要去找他们,每隔十来天他们都会主动来找我们,了解西瓜的栽种情况和长势……”说起种西瓜的事,王立兵打开了话匣子。
王立兵说,他20多年前在外打工时将手弄残了,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在外都是打杂工,每个月收入就是1000多元,家里父母常年患病,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帮扶干部到他家了解到了这些情况,鼓励他回家发展,同时照顾年迈的父母。
今年1月份,王立兵回家后,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征求他的意见,他觉得自己有种西瓜的经历,就想种植西瓜,帮扶干部立即帮他联系优质西瓜种子,并帮他申请了5000元帮扶资金,还免费送他种子、肥料、薄膜等。帮扶的农技员还亲自到地里来教他如何科学种植。“听了农技员讲授的方法,我才知道以前我自己种西瓜为什么总是没有别人的甜和大了,学到了技术,信心就有了,一口气种了15亩也没觉得累。”王立兵说。
“123”工作法 让干部深入群众
王立兵之所以能经常看见帮扶干部的身影,源于东兴区在去年底扶贫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脱贫攻坚“123”工作法。
首先是访贫行动“123”,结合干部包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大力开展乡镇驻村工作组每周定时走村入户访贫1次,帮扶单位每月走村入户访贫2次,区级帮扶领导每月到村3次,让帮扶干部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其次是扶贫行动“123”,要求帮扶干部经常行动,通过行动取得扶贫成效。一是宣讲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文件精神,让贫困群众知政策、信政府、动起来、会感恩。二是亲自动手打扫卫生,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习惯,养成好习惯;了解贫困群众所需、所求,掌握群众贫困根源,精准帮扶。三是教会贫困群众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让群众会理财、算收入,教会群众转变思维,想发展、知种养、懂市场。
廉管制“123” 给扶贫干部加压
廉管制脱贫“123”,是以廉洁净化扶贫,以管理推进扶贫,以制度把控扶贫。
一是所有开展扶贫工作的工作人员,无论级别高低,在开展扶贫工作中,生活自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干预扶贫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二是管理扶贫攻坚痕迹台账和资料,确保一户一册,一册一套,全方位掌握贫困户的所有资料。管理扶贫帮扶力量,层层压实责任,落实扶贫任务,避免“庸懒散浮拖”的现象在扶贫工作中出现,坚决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三是完善考核制度,考核每一位扶贫工作者的“德、能、勤、纪”等方面,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村、镇、帮扶单位、区级领导,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巡查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必须健全严格的退出机制,确保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123”工作法,其核心主旨就是“经常性”。正是用“123”工作法,东兴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走进了贫困群众心中,让他们更加有勇气和信心脱贫致富。(刘良平 钟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