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扶贫扶到“根子”上,脱贫之后不返贫

http://www.scol.com.cn  (2017-05-09 10:24:4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许秀莲  

帮扶单位给郑淑仙送来的“扶贫羊”

郑淑仙在家门前的地里种了不少蔬菜

郑淑仙和村干部交流

5月3日,记者来到市中区全安镇伍祠村1组时,郑淑仙正在家里和邻居聊天,时不时还要去一下屋外的竹林里,给拴在那里的小羊喂水。这些羊,是帮扶单位全安中心校送来的“扶贫羊”。

郑淑仙今年74岁,两个儿子都在外务工,由她在家抚养照顾上中学的大孙女和小孙子。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这两个孩子都曾相继辍学。去年底,在全安中心校的大力帮扶下,郑淑仙家顺利实现脱贫,不仅两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家里的种养业也发展了起来,收入逐渐稳定,日子越过越好,再也不用担心返贫了。

因病致贫 老人日子过得很艰难

郑淑仙的大儿子张尚华今年49岁,至今没有成家,因缺乏技术,一直在贵阳打零工,收入微薄,仅能供个人开销;小儿子张尚平今年41岁,也就是张敏和张杰的父亲。2005年,张尚平的妻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家里的一切开支仅靠张尚平支撑,而如今在医院做护工的张尚平收入有限,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回肉。

多年以来,郑淑仙一家的日子一直都过得紧紧巴巴,连新衣服都很少穿过。2014年初,郑淑仙的丈夫张昆仕在做农活时倒下了,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肝癌。“查出来是癌症,我们就回家了,只拿了点药。”说起往事,郑淑仙无奈地叹了口气:“没有钱,拿什么来医?”

2014年3月,张昆仕因病逝世,照顾张敏和张杰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郑淑仙的肩上。已到古稀之年的郑淑仙身患糖尿病,时常需要延医请药,照顾两个孩子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更不要说做农活了。“两个娃娃都大了,我管不到了。”郑淑仙说。

因贫辍学 帮扶单位解决上学难

长期留守在家,跟着奶奶郑淑仙长大的张敏和张杰,家庭教育长时间缺失。因家庭贫困,两个孩子常常穿着破旧污浊的衣服,甚至几个月都不洗头洗澡,在家庭中生活习惯差,在学校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差等问题一一凸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经常不到学校上课。

“2013年以前,我们学校还没修建食堂,两个娃娃中午没有钱吃饭,回家里又太远了,就到街上去要钱来吃饭,看着实在于心不忍。”全安中心校校长徐康黔告诉记者,2013年,学校食堂修建完工,因张敏、张杰的家庭特别贫困,学校就开始为两人免费提供午餐。

2014年6月,郑淑仙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其帮扶单位的全安中心校,将张敏、张杰的入学问题作为帮扶重点,成立了以徐康黔为组长的扶贫帮扶小分队,多次到郑淑仙家中了解致贫原因,并针对其实际情况出谋划策,提供帮助。

2015年9月,因担心就学的生活费问题,加之自身产生厌学情绪,小学毕业后的张敏开始辍学在家。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小分队多次到张敏家里进行劝导,可每次张敏都是口头应承,却不去学校报到。

2016年,张杰也从全安中心校毕业,与张敏一样,张杰也不想再上学了。帮扶小分队在走访郑淑仙家时了解到张杰的想法,便再次与郑淑仙一家人交流沟通,终于得知了两个孩子的心里话。“他们问我,上了中学还有午饭吃不?我就晓得他们担心上了初中后没有午餐吃,要饿肚子,所以不想去。”徐康黔说,之后他就与全安初级中学校联系,一起到郑淑仙家走访。

鉴于张敏、张杰家里的情况,全安初级中学校承诺减免两人的学杂费、校服费用以及在校的用餐等生活费用,耐心劝导姐弟俩入学。

但姐弟俩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在小学时就常常不到学校或不按时进入教室上课,几次都差点辍学,两人还多次逃学外出,学校与村干部曾数次到处寻找他们。2016年9月底,全安初级中学校开学,承诺到校上学的张杰却仍然没有到校报到,学校立即派遣老师到张杰家里家访,从郑淑仙口中得知张杰跑到其他镇上去玩了。“因为张杰去的场镇就只有那几个,我们就挨着去找,但是场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找了很久才找到,我们把他带回家,和他奶奶约定好,第二天到学校来报名。”全安初级中学校校长徐文益说,第二天,张杰终于到学校报到,成功入学。

“以前我一直让他们去上学,两个娃娃都不听,就是不去,我也没有办法,加上家里条件实在是不好,也不能全怪娃儿。现在两个娃娃上学,我们家一分钱都没出,学校都帮我们解决了,我也轻松了很多,太感谢他们了。”郑淑仙说。

据伍祠村村支书黄杰介绍,镇政府针对贫困家庭的就学子女上学难问题,按照每年每户500元进行补贴。去年,不仅张敏、张杰的入学问题解决了,郑淑仙家还得到了500元钱的生活补贴。

产业扶贫 保障脱贫户不再返贫

2015年9月23日,帮扶小分队来到郑淑仙家中,了解情况后立即帮郑淑仙一家制定了帮扶措施。因郑淑仙年老,又患有糖尿病,帮扶小分队还帮助郑淑仙打扫了房屋,清理了房屋周边的垃圾,改善了郑淑仙家的居住环境,并为她送去棉被、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

但这些行动,只能帮扶一时,要想从根本上帮助郑淑仙一家脱贫,就得有一个长久的扶贫措施。结合农村实际和郑淑仙自身的意愿,全安中心校为郑淑仙送去了10只小羊,小羊养大后进行售卖,所得收益又可用于再次购进小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措施。

除了养羊,加上郑淑仙两个儿子的务工所得,以及郑淑仙每月75元的养老金,2016年底,郑淑仙一家成功脱贫。

为了保障郑淑仙一家不再返贫,今年,全安中心校再出“新招”。

郑淑仙家里有数亩土地,因儿子们都不在身边,家里缺乏劳动力,所以只种有家门口两分土地的蔬菜,用于自家吃用,其余土地都荒废了。

“学校食堂长期需要购买时蔬,给学生做饭。我们就给郑淑仙家里规划了土地,给她购买了萝卜、土豆、冬瓜、地瓜等蔬菜种子,以便她种植。”徐康黔说,郑淑仙年迈,身体也不好,又要抚养两个孩子,而他们提供的蔬菜容易成活,打理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郑淑仙的小儿子在内江务工,农忙时还可以回家帮着种植,几亩地应该不成问题。“等她的蔬菜种植成熟后,我们就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到她家里收购,保障她的蔬菜销路,根据预估,每年每亩蔬菜种植可得2000元以上。”

如今,郑淑仙一家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儿子工作稳定,两个孙辈成功入学,家里的羊养得不错,时蔬种植也已规划好,只等到了时间就可播种……邻居们都说,现如今,“老人家(郑淑仙)的气色好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许秀莲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