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我们村里,有个讲普通话的“第一书记”

http://www.scol.com.cn  (2017-05-16 10:20:52)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龙朝阳  

我们村里,有个讲普通话的“第一书记”

——隆昌县迎祥镇飞蛾村“第一书记”徐世伟扶贫纪实

查看光伏板(左二为徐世伟)

两年前,隆昌县迎祥镇飞蛾村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众多的旱山村;如今,飞蛾村青山绿水,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山顶的1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上,上千块光伏板静静吸收着阳光……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少不了要提到来自隆昌县人大财经工委的驻村“第一书记”徐世伟。这个爽朗的东北汉子,自2015年9月到村任职开始,就全心全意帮助贫困户解决住房与基本生活问题,想方设法搞起了“阳光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飞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已由原来的79户、242人,减少到了11户、38人。

飞蛾村在脱贫路上越走越顺畅,徐世伟也因工作出色,今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他说:“身为‘第一书记’,就要对村民负责。”

深入走访,他与贫困户打成一片

5月15日,一场夜雨让有些炎热的天气转为凉爽。在飞蛾村9组的一片山坡上,有几名中年男子在查看核桃树长势,其中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正仔细数着一颗树上到底结了几个果。村民介绍,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徐世伟。

徐世伟是吉林人,人高马大,嗓门也大,说话办事都很直接爽快,是一个典型的东北爷们儿,与村干部一起查看核桃长势时,爬坡上坎一点也不含糊。一年多的驻村工作,让徐世伟的皮肤愈发黝黑,与村民们的关系也非常好,一口浓浓的东北腔,偶尔冒出几句隆昌方言,能逗得大家阵阵发笑。谁能想到,这口东北话竟是他到村开展脱贫工作的第一道障碍呢?

2009年,徐世伟在绵阳大学毕业后,选调到了隆昌工作,因为同事能听懂,所以几年来他都一直保持着东北口音。结果一到飞蛾村,东北话不仅给他带来了交流困境,村民对他也不买账,认为这个“外乡人”改变不了村里的情况。

“村民听不懂我的口音,跟他们沟通还需要翻译。”人生地不熟,语言还不通,徐世伟索性放慢脚步,常抽空到村里转悠,遇到村民便停下来聊几句,村民干活,他就坐在田埂上,与村民聊天,村民们围坐路边闲聊,他也一屁股坐下来,热乎乎地参与“群聊”。

3组贫困户廖立回忆,去年徐世伟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也多次来他家里,一开始这个嗓门大大、说着外地话的书记来时,他都以为有什么大事情交待,很紧张,后来发现他只是来聊天的,慢慢才放松了心情。

“张哥,你来了呀,今天在忙些啥子?”一名村民从远处过来,徐世伟操着一口并不标准的隆昌话跟他打招呼。7年没有学会的隆昌话,在飞蛾村不到1年的时间,就练得七七八八了。

融入群众只是第一步。徐世伟深知,必须要做出实事,村民才会真正认可自己。于是他一边走访,一边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2014年至今,村里新建囤水田11口、山坪塘1口,改建村组道路2.2公里、生产便道6.74公里。今年,又修建了1.2公里组道,让飞蛾村每一个生产小组,都通上了水泥路。

徐世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以前飞蛾村许多村民对村中大小事都不理不睬的,现在经常会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5月3日,村里召开“一事一议”会,现场来了数十名贫困户和村民,几名村民在会上踊跃发言,提出对村里发展产业的顾虑和建议,徐世伟耐心跟他们解释后,村民们纷纷表示:“徐书记,我们相信你,你抓紧干,我们配合你!”

实事实办,贫困户住上新房

别看徐世伟嗓门大,其实他患有严重的咽炎和支气管疾病,每隔半个小时左右,他就得拿出一个口腔喷雾器,往口腔里喷射药物。他说,来到村上之后,为了能跟村民打成一片,他就故意学习村民扯着嗓子说话,与他们聊天、开玩笑,开会也不用扩声器,使得嗓子负担更重了。对此他说:“身体是小事,能把工作干好,为村民们办了实事,就是值得的。”

他口中的实事之一,就有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

来到飞蛾村一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户张忠明握着徐世伟的手,不停说着感谢,久久不愿放开。

妻子长年多病没有劳动能力,儿子智力受损,女儿远嫁他乡,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67岁的张忠明一人肩上。走访中,徐世伟看到张家人还住着破旧的土坯房,屋顶全是漏洞,一下雨房里就像一口水塘,他便与村两委干部协商,经张忠明同意后,将他家确定为易地搬迁户,在原来的土坯房附近的池塘边,新修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新家。

鉴于张忠明的家庭情况,徐世伟还为他争取到了100多只鸡苗。可是旧房子拆了,养鸡的地点就成了问题,张忠明打算在房子旁边再建一个小房间来饲养畜禽,但由于不在政策内,他需要自行支付费用。

工程队的报价为每平方米800元,这显然超出了张忠明的能力范围。徐世伟得知情况后,找到工程队负责人,经过协商,将建筑价格降到了每平方米660元,为张忠明节省了近3000元成本。

“徐书记人太好了,真的太感谢他了!”提到房子,张忠明忍不住又一次伸出双手,紧握徐世伟的手表达谢意。他说,易地搬迁房建设时正值8月,是一年天气最热的时候,徐世伟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回家,每天带着草帽,在几个易地搬迁房的建筑工地上监督巡查,直到建设全部完成。

经过徐世伟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去年,飞蛾村24户贫困户进行了易地搬迁,3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共70人全部住进了新房,并成功脱贫。

12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