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东兴区三烈镇芋河村“第一书记”兼农技员涂刚帮扶纪实

http://www.scol.com.cn  (2017-06-13 07:59:4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李仁胜  

助力“青山”变“金山”

——东兴区三烈镇芋河村“第一书记”兼农技员涂刚帮扶纪实

遍山桑树的芋河村

涂刚(右)指导村民养蚕

涂刚(右)指导村民种植果桑

涂刚(右)向村民传授方格簇使用方法

位于东兴区三烈镇的芋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蚕桑产业重点村。村民从1999年开始栽桑养蚕,迄今已有18年的产业发展历程。然而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这个村多年来并不富裕,“青山”难以变成“金山”,一度成为省级贫困村。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芋河村逐渐有了变化。尤其是2016年初,东兴区农林局造林站站长涂刚被派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兼农技员之后,芋河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的果桑,村民学会了新的科学养蚕技术,村里的蚕桑产业有了大幅起色,桑园种植面积达87公顷,成为全区最大的蚕桑产业村,全村50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而涂刚也因为工作出色,今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

调结构,帮助村里找到新出路

2016年1月,涂刚被派到芋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农技员。作为东兴区农林局造林站站长,组织上委派他把“第一书记”和驻村农技员“双肩挑”,不仅是看中了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是希望他发挥特长改善芋河村产业结构,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致富之路脚下起。涂刚进村初始,着力解决的就是村道问题。“当时全村只有一条水泥路,各村民小组之间仍是泥巴路,村民出行难,养蚕卖蚕茧也非常不方便。”面对村民们改善道路的呼声,涂刚跑项目、要资金,联系帮扶部门争取支持……一年下来,涂刚共为芋河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共计60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里的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涂刚也在思考如何让村里的产业转型。

尽管有着长达18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芋河村村民种植的却是普通的良桑,桑叶只能用来养蚕,经济价值不高。面对逐渐火热的农村休闲旅游趋势,到多地考察后,涂刚提出大力发展果桑种植,吸引游客进村采摘桑葚,把全区最大的养蚕村变为休闲旅游热门地。

村民代表到椑南镇游家坝村参观学习果桑产业后,村民们热情高涨,产业结构调整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努力,涂刚争取到区农林局的森林植被恢复项目,通过项目提供种苗,在村里发展果桑近20公顷。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渠道单一,桑叶利用功能单一,而果桑不仅可以采摘桑葚,桑叶也可以用来养蚕,利用效率更广更高。在大面积种植良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果桑,带动乡村旅游,成为芋河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道路。

村民左贤泽是村里的蚕桑种植大户,多年来种有良桑约0.7公顷,一家人起早摸黑,收入却一直不理想。在农林、蚕桑部门的支持下,他新栽种了近0.5公顷的果桑,并学会了果桑种植技术。今年4月果桑成熟,大量游客涌进芋河村,这让左贤泽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今年果桑挂果不是很多,只有100多斤,在地里就卖了1000多元。”左贤泽说,明年就好了,通过精心管理,到明年丰果期,预计可以挂果1500公斤左右,预计收入3万元,比之前卖蚕茧的年收入还高很多。

送技术,新方法解决养蚕老问题

6月7日上午,村民汤丽仙从家里搬出一摞摞的“格子”,在太阳下整理起来,这是她和其他养蚕户用于帮助蚕宝宝吐丝的新工具,专业名字叫“旋转方格簇”。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将把旋转方格簇放在养蚕房里,蚕宝宝就会爬进格子,织出一个又一个的蚕茧。

去年,汤丽仙找到涂刚,道出了自己的烦恼。“我养蚕已经快20年了,基本技术都已掌握,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原来,芋河村村民们常年使用自己制作的方格簇为蚕提供结茧栖身之地,由于格子大小不一,且只能放在地上,造成蚕的尿液、粪便等容易粘在蚕茧上,导致结出的蚕茧湿度高、部分发黄,品质提不上去,价格也一直很低。

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后,涂刚多方走访,最终联系到了丝绸公司的专家,进村传授用旋转方格簇养蚕的技术。经过培训,村民们对这种新型工具的效果大为满意,家家户户相继使用上了新技术。

“旋转方格簇的好处就是可以悬挂起来,蚕在方格簇里攀爬时,如果方格簇受力不均匀,就会自动旋转保持平衡,不仅可以使蚕的粪便洒落,也方便为蚕宝宝提供结茧的‘单间’。”汤丽仙说,由于价格便宜,技术实用,效果明显,使用旋转方格簇结出的茧水分低、外形好、品质高,收购价可达35元/公斤,比传统技术结出的蚕茧高5元/公斤,年增收一千余元。

曾经的贫困户邱长荣苦于资金短缺和养蚕技术不好,年收入只有两千多元,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小瓦房里,和蚕住在一起,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养出的蚕也经常发病死亡。

在涂刚等驻村干部的帮扶下,邱长荣住上了新房,还盖起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钢架大蚕棚。专业的蚕棚既干净又通风,蚕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产量也增加了不少。如今,邱长荣种植了0.4公顷的良桑和果桑,年收入从两千多元增长到两万多元,彻底告别了贫困的日子。

在涂刚的努力下,不少养蚕户依靠项目资金补贴,建起了专业的蚕棚,壮大了养蚕规模。截止到去年底,芋河村蚕桑产业建设养蚕钢架大棚31个,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

谋新篇,再创一个新芋河

6月7日上午,涂刚在村里查看村民养蚕情况时,几名村民找到他,表达了想在村里发展养殖业的愿望。

“村里年轻人少,田里种的稻谷也不多,我们想在田里养殖小龙虾,不知道这个思路行不行?”村民找到涂刚,希望他帮忙分析一下养殖技术和行情,为产业“把把脉”。

“有致富的愿望是好事,不过鉴于养龙虾需要资金投入整理田坎、购买虾苗和技术支持,我建议找个时间大家去其他村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之后再做决定,避免盲目投资。”涂刚说,他也会联系养殖专家,根据村里的水土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建议。他说:“大家都来开动脑筋,想一想依托养蚕优势,我们村还有哪些发展壮大的可能。”

在涂刚看来,依托东兴区最大的养蚕产业村这个优势资源,脱贫之后的芋河村还有更大作为的空间。

“把果桑发展起来之后,就可以为日后的乡村旅游打下基础。”涂刚介绍说,“如今村里的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后,村里到内江城区只有半小时车程,今年已经有很多游客进村采摘桑葚了,这是一个好开端。今后依托果桑产业,芋河村还将组织徒步游、亲子游、采摘游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村民的致富之路持续发力,芋河村的青山就会变成助力村民致富的金山。”(李仁胜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