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只要没脱贫,就一刻都不能松懈

www.scol.com.cn  (2018-07-30 09:08:02)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实习生 余紫涵  

只要没脱贫,就一刻都不能松懈

——记资中县龙山镇石院村“第一书记”王思旭

王思旭(中)与村干部讨论村中事务

王思旭(左)和廖意讨论果树管护技术

7月27日上午,资中县龙山镇石院村11组村民何源基的老伴迈着极碎的步子,艰难地来到院坝中间,目送王思旭离开。老人因为疾病无法清晰发声,对于这位无数次来家里看望关心自己的“第一书记”,她只能用尚能挪动的双腿表达自己的感激。

2015年8月,王思旭接受组织委派,到石院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开展走访,用真情帮扶群众,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带领着石院村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稳步前行。2017年4月,王思旭被内江市委市政府评为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办好进村“第一事”

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2010年,资中县龙山镇元通村与新生村、石院村合并为了石院村。该村距县城30余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280户、4320人,有贫困户89户240人。合并前的元通村是贫困村,计划于2019年脱贫,如今,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王思旭,愈发的奔忙起来。

尽管出生在农村,但到农村工作,对于王思旭来说还是第一次,因而担任石院村“第一书记”,他最初心里有些没底,不过还是迅速转变了角色,进入了状态。

驻村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全覆盖走访全村,在此过程中,王思旭总结出了元通村的几个特点:主道路畅通,但村内无通组公路;年轻人少,种庄稼的都是些老人,撂荒地较多;村内无规模化、特色产业。

王思旭为村里人办的第一件实事是修桥。

石院村4组有一座小桥,联通了石院村3个老村和邻近的三圣村,是村民日常出行、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小桥原为预制板结构,因时间久远和群众运输时造成的磨损,预制板逐渐老化,只能行人步行通过,且面临垮塌的危险,许多村民都希望对其进行修缮。

王思旭和村两委进行商议,决定通过村民筹资的方式修缮小桥,但经过筹资,依然存在缺口。王思旭立即向其派出单位——资中县第一中学汇报,随后,该校组织学校党员干部捐款2000元,补上了资金缺口,小桥得以顺利修复。

27日,记者来到石院村4组看到,这座小桥长约4米,宽约3米,为水泥硬化桥面,处在公路的重要连接处。“这座桥修好以后,村民走路或者骑摩托车、三轮车都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大家都很高兴。”村主任刘衍松说。

修好了群众日盼夜盼的小桥,一些原本对王思旭态度冷漠的村民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有了群众的肯定,王思旭开展起工作来更有动力了。

走访中多次受触动

下决心为群众解难

在石院村担任“第一书记”即将满三年,此时的王思旭已完全熟悉了村里的情况,但刚驻村时的一幕幕触动人心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石院村6组贫困户袁其明长年瘫痪在床,其妻年过七旬,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一家人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

有一次,刚进村没多久的王思旭和村副主任一起到袁其明家走访,当天其妻子和儿子上街赶场未归,只有袁其明一人在家。当王思旭和村干部进入屋内,在床上无法动弹的袁其明以为是家人回来了,就说:“我好饿,快给我拿点东西吃吧。”闻此言,王思旭的内心如受重击,眼里瞬间噙满泪水。初步了解情况之后,他和村干部离开袁其明家,一出门,他的泪水就夺眶而出。

“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没想到还有这么困难的家庭,瞬间就感觉到了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责任。”王思旭说,后来,他和村两委商议,要彻底了解袁其明的家庭情况及贫困的历史原因,并将其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名单。今年10月左右,袁其明家的新房就将建设完成。

11组的何源基与老伴都是残疾人,居住的房子是老式串架房,唯一一面砖墙也仅仅是砖块堆砌而成,而且屋子连大门都没有。眼前的场景再次让王思旭感到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善何源基的家庭状况。

27日上午,王思旭来到何源基老人家中,老人已经搬进了新房子。见到王思旭,老人虽然躺在床上没法动弹,但依然热情招呼着王思旭,他的妻子尽管无法清晰地发音却依然用热情的微笑和模糊的语音招呼着。看得出来,老两口与王思旭已经非常熟悉了。

何源基的儿媳黄长秀说,两位老人都办理了残疾证,去年国庆节搬进了新房子,还领到了60只鸡苗,生活逐渐好起来了,这一切都得感谢王书记。

因妻子身患疾病和女儿上学,石院村10组的古洪全一家成了贫困户。最初,一家人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墙房里,为了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村里将其列入了易地搬迁户。按照政策,古洪全需自筹资金一万元。然而,古洪全却不愿意建房,这让王思旭和村干部们犯了难。

“开始他不愿意建房,我到他家里做了很多次工作,最后才同意。”王思旭说。

去年8月,古洪全家的新房子建成了,镇上的党委书记和其他镇村干部都来帮他搬家,一家人顺利住进了新房,如今,打雷下雨再也不用担心了。

“镇上村上的干部都很关心我,每次过年过节都会给我送米送油送铺盖大衣,我还领了60只鸡苗,王书记也很关心我,经常都来家里看望我,让我要树立信心,争取早点脱贫。”古洪全说。

疏道路壮产业

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石院村村主任刘衍松眼里,王思旭工作负责,处处为群众着想,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群众脱贫等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进入元通村一共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为泥巴公路,另一条为路面凹凸不平的条石路,群众对修通水泥硬化公路的心情极为迫切。因此,为村民修通硬化公路是王思旭驻村工作清单中的一件大事。

今年,王思旭为村里争取到42万元美丽新村项目资金,加上村民自筹18万元,村里的泥巴公路将实现硬化,目前已经开工。

多年来,石院村没有规模化、特色产业,村民增收困难。为了改变这个现状,王思旭四处考察,相继为村里引进了三名业主,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2015年,王思旭引进业主在村里种植血橙,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200余亩。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连片规模产业,他又动员党员和贫困户积极参与血橙种植,鼓励他们自主购买种苗,然后由村上对种苗和肥料进行补贴,以提高群众的种植热情,并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之后,王思旭还相继引进了龙虾养殖业主、生猪养殖业主,增加了村里的产业种类。

27日中午,在龙山镇松林村1组公路边的一片果树种植地里,果林负责人廖意正在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从一旁经过的王思旭赶紧上前招呼并了解相关情况。

记者采访得知,廖意在松林、石宝、石院等几个村流转了土地500余亩,主要种植了“大雅一号”柑橘及凤凰李,他的种植基地也成为了石院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

王思旭告诉记者,经过多番考察,他和村两委最终决定将村里4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全部投资到廖意的基地里,一方面,补上廖意的发展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也为石院村的集体经济提供了保障。

按照合同约定,廖意每年缴纳投资的8%即3.2万元作为石院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于三年合同期满后,将4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全部退还石院村。如果有需要,届时再重新签订合同。

2019年,元通村将退出贫困村,石院村全村89户240人也将全部脱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王思旭表示,在元通村退出贫困、贫困户脱贫之前,自己一刻都不会松懈!(姜晓凤 实习生 余紫涵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