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多管齐下破解“空心村”难题

www.scol.com.cn (2018-10-15 08:57:14)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许秀莲  

“家乡能挣钱,谁还想到外面去打工?”

内江多管齐下破解“空心村”难题

花椒树长势很好

历昌和在给花椒树打药

谢自正与卿登科(左)在花椒基地

上塘坊村的花椒基地

谢自正夫妻在给花椒树剪枝

村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严重滞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村内留守多为老弱病残幼,使得大量耕地抛荒或利用不足、大量农房空置……在2014年以前,省定贫困村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就是这样一个“空心村”,也是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而如今,上塘坊村常住人口就近务工率达到90%,而原来高达80%的撂荒土地也全部流转,种上了青花椒,村内人均年收入达到上万元。据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村主任李先恩介绍,2015年1月,通过返乡创业“回家工程”,“万亩青花椒”产业进入上塘坊村并落地生根,不仅带动了全村产业发展,更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塘坊村成功实现由“空”转“实”,折射出我市破解“空心村”难题的正确决策和良好效果。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统筹脱贫攻坚、美丽新村建设、四好村创建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式,走出了“空心村”整治的内江道路。

返乡创业

将“走出去”的年轻人“引回来”

“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又总是惦记着家里,现在村里发展得挺好,就回来了。”10月12日,在上塘坊村4组,47岁的历昌和拿着喷雾器正在给花椒打防虫药,他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便打好了一大片。

因以前村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每年务农所得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早年间历昌和一直在外务工补贴家用。

2015年,在我市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背景下,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丰公司)董事长卿登科在新店乡党委政府的极力引荐下,选定了上塘坊村,规划建设九叶青花椒种植、特色养殖、花椒产品开发及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村里的人气渐渐开始旺起来。

刚开始时,历昌和有些心动,却又有些持怀疑态度,打算先观望一阵。“花椒那会儿刚种下,谁也不晓得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而且那时只有点工,每天50元,比起外面来,还是要差一些,就有点迟疑。”历昌和说。

直至今年9月,通过3年的发展,11000亩青花椒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收益颇丰,万丰公司开始在村里进行土地分包,按照每年每株8.8元的价格,将青花椒的管理分包给农户,由公司统一提供管理技术、肥料、农药等,仅需农户进行日常管理,有效大幅提升农户收入。“一亩约100株,我包了100多亩,一年挣的钱差不多能和外出务工持平,不过现在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是要强一些。”历昌和说,今年9月,他了解到分包信息后,在心中算了一笔账,决定选择返乡,在家门口就业。

“如果在家乡能挣到和外面一样多的钱,又有谁愿意离开家乡呢?”与历昌和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少,李先恩说,自万亩花椒产业发展起来,上塘坊村陆陆续续返乡青壮年达到数十人,而自土地分包模式一出,又吸引了一批人返乡,这令他惊喜不已。“以前村里6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了,村里的房屋、土地都空着,现在这个模式才开始实施,已经有数十人给我打电话留意着,待明年见到了切实的效益,应该又会回来一部分人。”

在万亩花椒园区内,漫山遍野的青翠让人见之心喜,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见拿着喷雾器打防虫药的、剪枝的农户,看起来颇为热闹。于李先恩而言,如今的上塘坊村相比从前,更有“人气”了,也更加和谐了,“以前穷,一点小事都要斤斤计较,现在大家腰包鼓起来了,好些事都没那么计较了,村里的风气也更好了,这都是乡村振兴的好处。”

助农增收

将“想出去”的人“留下来”

要想破解“空心村”难题,不仅是将在外的人引回来,将当下尚在村内的人留下来也是一个重点。

熟悉上塘坊村的人都知道,过去,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省级贫困村。资料显示,在2016年以前,该村原有贫困户117户380人。自2015年1月开启万亩花椒产业脱贫之路后,村里一天一个样,只要稍微有点劳动能力的人都在花椒基地务工,覆盖面达常住人口的90%,实现人均年收入超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务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上塘坊村9组脱贫户谢自正就是其中之一。

42岁的谢自正一家6口人,父母都已至耄耋之年,病痛不断,妻子邓坤芳患有包块肌肉瘤,家中外孙女尚小,一家人都指着谢自正过活。因上有老下有小,谢自正不敢远离,只在周边四处打点零工,兼顾家里的农活。

今年9月,土地分包模式实施,遵循贫困户优先原则,谢自正一下子便分包了60余亩。“6000多株花椒,每株8.8元,如果每株产量超过13斤,每多一斤就多2元,去年结得最多的一株有20多斤,只要管护得好,利润很可观。”谢自正算着账笑道,若再加上花椒丰收季,剪收花椒所得,一年的收益不少。

今年花椒丰收季,1组的王万章夫妻俩勤劳苦干,50天便挣了3万余元,在发放工资时,让谢自正羡慕不已,“这是我们以前一年都挣不来的钱,现在在家里不到两个月就能挣了,谁还想到外面打工。”

一周前,万丰公司刚刚发放完9月份的工资,60余万元的现金揣进了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里。“现在花椒基地到处都要人,不仅我们村的务工解决了,周边村镇的人都到这边来务工,只要肯干,每人每年至少有2万多元的收入,做得好的,一年挣上10万元都不是问题。”李先恩说。

如今,作为东兴区首个规模化种植花椒的乡镇,新店乡的青花椒已成为内江面积最大的花椒基地,既是精准脱贫的利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也是破解“空心村”难题的好方法。

乡村振兴

让“空心村”实起来

市委农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抓紧制定村庄建设规划,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多规合一,不回避矛盾,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充分利用,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现象。

规划落地,政策先行。我市先后出台了《内江市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实施方案》《“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发展,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与扶持资金。以我市出台的《黄河湖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暨万亩柑橘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为例,针对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建园的各方业主,按1800元/亩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4000元/亩给予专项建设基金支持。

2017年,仅东兴区便有 218 名返乡创业人士,创办项目 21个,投资超过 6亿元,带动就业 5000 余人,成为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人、家乡建设的生力军。

同时,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大力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方方面面保障农民群众权益,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为“空心村”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今年9月14日,我市从1649个行政村(含农村社区)中,梳理出现有“空心村”122个,主要位于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离城较远的地区。下一步,我市将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空心村”整治工作,负责“空心村”改造工作,出台具体指导意见、政策,并做好业务技术的服务与指导,力争让现有的122个“空心村”实起来。(许秀莲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