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鼓励创业:脱贫一户带动一村

www.scol.com.cn (2018-12-17 09:28:3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袁亮  

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

技能培训+鼓励创业:脱贫一户带动一村

苟昔兰正在为顾客装酒

刘小康(右)指导员工工作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是让贫困群众树立“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信心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扶贫培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以及贫困户自主创业,实现全市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 好政策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户酿酒创业脱了贫

贫困户自主创业,不仅能激发内生动力,还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同时也为其他贫困户树立脱贫榜样,让脱贫有经验可循。但大多数贫困户缺乏创业素质,没有资源和本钱,自主创业面临许多难题。因此,如何为贫困户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我市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户提供创业担保贷支持,并对贫困劳动力创办创业实体的给予奖励补助1万元,同时,通过开展培训班教学,来激发贫困户创业意愿、提升创业技能。

威远县龙会镇高湾村苟昔兰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侍奉年迈的婆婆以及照顾先天性残疾的兄弟,一家人生活已很艰苦。2012年,作为全家支柱的丈夫张玉春被确诊为食道癌,动手术住院花费了十余万元,这是苟昔兰和儿子所有的积蓄。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也就此一贫如洗。

张玉春出院后便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的活几乎全落在苟昔兰一个人身上。平日里,苟昔兰除了饲养家禽,还种了5亩地,但靠这些微薄收入,连张玉春的医药费都难以支撑。

2014年,苟昔兰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并依托就业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每个月有了500元的固定收入。她还参加了威远县就业局组织开展的就业扶贫种养培训专班,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得到了500元的补助。此后,在政策扶持下,苟昔兰养殖了5头猪,又自行购买了部分家禽饲养,年底时全部出售获得了不错的利润。

高湾村“第一书记”吴正军告诉记者,识别为贫困户后,苟昔兰享受大病救助政策,家人看病的花销大幅度减少,公益性岗位带来的固定收入,保证了其基本生活,再加上苟昔兰本就十分勤劳,不仅利用学习到的技术主动养殖了一些牲畜和家禽,而且还在当地做起了酿酒生意,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记者了解到,苟昔兰在亲戚家学到酿酒手艺,2015年初,在当地街道上租了两间门面酿酒,每个月纯利润1000元以上。由于是贫困户创业,当地就业局不仅奖励苟昔兰1万元资金用于完善作坊的设备,还提供创业指导,为此苟昔兰大受鼓舞,越干越有劲头,已于今年成功脱贫。

“当下政策这么好,政府也支持我创业,以后就专心做酿酒生意了。”12月5日,记者见到苟昔兰时,她正在店里为顾客装酒,大红色外套衬得她的气色也相当红润。

■ 创业带动就业

脱贫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苟昔兰创业成功,让自己顺利脱贫,而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的刘小康创业,不仅让自己脱了贫,还解决了周边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今年10月,刘小康被评为全省50名贫困户创业典型之一。

12月7日,记者走进兴家村。冬日的田间地头很少见到劳作的村民,只有丰收后搁置的稻田、四周小规模的树林,以及偶尔从农家传出的鸡鸣狗吠,整个村庄显得十分静谧。然而,当记者来到刘小康家里时,眼前却是一派忙碌景象:缝纫、切割、填表记录……30余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刘小康则四下走动,看谁有需要,就停下来耐心指导。

办起这个制衣加工厂,对于刘小康来说,算得上是“夙愿得偿”。

早前,由于自身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母亲患有脑梗塞瘫痪在床,刘小康一家生活困难。清苦的日子早已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和周围的贫困村民过上好日子。但苦于没技术,又缺乏资金和门路,这个愿想一直没能实现。

2014年,刘小康通过农民夜校学到了种养技术,还经常挑灯夜战,通过各种书籍自学。2015年,他尝试着做起了小规模种养,养了50只兔子、30只鸭和20只鸡,还种植了无花果和一些蔬菜。虽然种养品类复杂,量也不多,但他管理得十分用心,获得的利润也不错,当年底就顺利脱了贫。

“小规模的种植养殖只能让自己脱贫,想要过上更好的日子以及带动村民致富,仅凭这一点还不够。”了解到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内江市就业局构建了“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模式,鼓励种养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各项奖补政策,脱贫后的刘小康自发到外地学习技术,今年,他回家办起一间制衣加工厂,为周边村民提供工作岗位60余个,其中贫困户有6人。

刘小康的行动得到了当地就业局的大力支持,除了1万元的创办创业实体奖励,还提供10万元的贴息贷款。刘小康的生产车间也被认定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获得奖励3万元,并且每吸纳一名贫困户就业,就可获得1000元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就业部门还鼓励刘小康向其他贫困户宣讲自己创业脱贫的经历,以此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接下来,刘小康的生产车间将被打造成“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基地,为更多贫困劳动力提供一个培训平台。

■ 率先实施“五位一体双助推”

全市1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按照《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今年,我市重点扶贫工作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过渡性兜底安置就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四进”培训,即进校门、进厂区、进乡镇、进夜校,全面提升贫困户就业创业技能。

记者从市就业局获悉,截至10月底,今年全市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就业扶贫培训12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在计划退出的88个贫困村开发了495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完成目标任务的112.5%;帮助7348户贫困家庭1145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初,市人社局和扶贫移民局联合行动,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实施就业扶贫“五位一体双助推攻坚行动”。

所谓“五位一体双助推攻坚行动”,即集五项扶贫措施于一体,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市就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五项措施中,一是建立1个就业扶贫驿站,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在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办公阵地建立扶贫驿站,培养扶贫专员,对就业局扶贫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全市已经培养扶贫专员92人,其中不乏具备一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组建巡回讲师团,开办1间就业培训课堂。依托贫困村已建成的“农村家庭能人”实训基地,组织“洋教授”加“土专家”,在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建立培训课堂。三是传递扶贫正能量,培养1批就业创业能人。四是以产业带动就业,打造1批扶贫产业基地。根据“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民俗风貌、自然资源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建立一个就业扶贫产业基地,截至10月,已建立就业扶贫示范基地90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497名。五是以创业带动增收,搭建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农村淘宝以及本土电商网络,在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建立一个创业服务平台,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和农村家庭能人免费进行创业培训、项目诊断、开业指导,帮助开网店、打通销售渠道。(袁亮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