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高石镇禾丰村蝶变记

2020-05-19 09:44:10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袁亮

村民用上小型农机

枇杷大丰收,村民笑开颜

村民房前屋后变得整洁漂亮

禾丰村新貌

禾丰村位于威远县高石镇西南部,是一个村容美丽、产业发达的省级四好村,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在五年前,禾丰村的老百姓不会想到,穷了几代人的家乡会变成乡村旅游胜地,也不会相信外出务工多年的村民们会回到村里,将原本已荒废的土地重新翻耕播种……

A产业从无到有,土地不再撂荒

2015年,禾丰村并不“禾丰”,和多数贫困村一样,当时村里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为零,劳动力流失,1200余亩耕地大面积荒废。

但在2016年,禾丰村却脱颖而出,摇身一变成为了乡村旅游胜地。这一年,村里上百亩枇杷丰收,村里借势举办首个枇杷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园区的枇杷也被采摘一空,到了年底,村子便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此后,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禾丰村趁热打铁,逐年将枇杷种植规模扩大,同时发展其他产业,风风火火地拿下“全市特色农业产业村”“乡村振兴先进村”“省级四好村”等荣誉。

禾丰村发展枇杷种植的时间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高石镇成立了枇杷种植协会,旨在引导各村规模化发展种植业,辖区各村纷纷响应,禾丰村也抓住机会搞起了枇杷种植,磨合了几年后,禾丰村于2015年正式引进大业主,枇杷产业发展开始提速。

此后的五年,禾丰村枇杷种植规模扩大至500余亩,年产值超350万元,而且销路稳定。一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就有果商主动联系,同时村里还打通了电商渠道。今年初,不少种植业受疫情影响而滞销,但禾丰村在五一期间,仅电商的销售额就超10万元。

枇杷种植提速明显,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没有落下步子。

5月12日,在禾丰村稻渔养殖基地,机械轰鸣,村民正操控着农机翻耕。禾丰村“第一书记”杨维说,现在全村已有70余亩稻渔养殖基地,而在五年前,这些稻田大部分都处于荒废状态。

在禾丰村2、5、9组,建起了十余个大棚,占地50余亩。走进大棚,里面全种上了西瓜、草莓、西红柿等果蔬。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成精品果蔬种植基地,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自主创业。

在禾丰村8组,有60余亩甲鱼养殖基地。6组、11组则建成了40余亩高密度低碳养殖鱼池,周边则是一块200余亩的鲜果园,种满了桃树、李树。

值得一提的是,禾丰村的家禽养殖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全年出栏的家禽已超过10000只,年出栏量在千只以上的业主有三家,全是本地村民。

……

产业越来越发达,禾丰村不再是以前那个空壳村,外出务工的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回到村里,将原本已经荒废的土地重新播种,或流转给大业主,全村1200余亩耕地再找不到一块荒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禾丰村将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以现有产业为中心,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形成“高石镇四时田园渔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集赏花、摘果、垂钓、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B村子变美丽,日子更兴旺

徒步禾丰村,公路四通八达,沿路有精美的路标,主干道沿线还建起了草棚凉亭。道路两旁的房屋干净明亮,房前屋后不仅没有杂物,还种上了蔷薇、桂花、玫瑰,不少房屋的墙面还画上了独具乡村气息的墙绘。

“现在村里很热闹,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年85岁的2组村民付开红,每天的日常就是坐在大院门口看着来回的车辆和人群。提起近些年村子发生的变化,老人回忆说,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村民运点东西靠推板车,赶一次场得走上一两个小时。而现在,汽车在村里来来回回,在村口坐班车就可以直接到镇上。

“脱贫攻坚工作铺开以来,禾丰村筹措各方资金,共硬化了7公里村组道路,新建便民路约7公里,新建村民活动休闲广场2个,新改建村卫生室、文化室各一个。”杨维说,如今村里基础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村民生活也更加舒适便捷。

但在驻村5年的农技员郑才蓉看来,禾丰村最大的变化是风气的转变。郑才蓉回忆,刚驻村时很多村民不讲卫生,杂物乱堆乱放,房屋周围的杂草不除,院坝里鸡粪遍布,村里要发展产业也不积极。

村民艾方元,5年前,因不相信村子能有啥发展,当枇杷园要流转他的土地时,他半信半疑,并不积极配合。后来枇杷园规模起来了,要招他务工,收入比之前种庄稼高得多,这让他感触颇深,转变了看法,现在他想把家里剩下的一点土地全部种上枇杷树,自己也搞搞小产业。

为了让村民重视卫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是想尽了办法:实行“三个一点”垃圾处理投入模式,即“村民自筹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镇财政补贴一点”;安排了8个公益岗位负责维护环境卫生;按时开展五清行动、义务清扫活动,让村民形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渐渐地,村民意识发生了改变,不仅讲卫生,还讲究美感,不少村民专门将房屋重新装修了一番。现在,禾丰村路面干净,村民家原本堆放杂物的地方也变成了鲜花盛开的花圃。“以前因为脏乱不想来,现在天天都想往村里跑。”郑才蓉坦言。

C哭脸变笑脸,希望在眼前

禾丰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61人,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

至今,郑才蓉也难以忘记初次走访贫困户时的印象。当时,郑才蓉一行来到村民吴群芳家中,吴群芳瘫痪在床,家中无收入来源,平常靠女儿蔡英照顾。见有驻村干部前来,娘俩哭个不停,抱怨着自己的遭遇。后来,在帮扶干部和相关政策支持下,吴群芳享受了贫困户医疗救助、危房改造、产业扶持等政策,蔡英也在家门口的产业园打短工,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如今,娘俩见到扶贫干部时不再抱怨,也不哭诉,而是满脸的笑容。“现在看得到希望了。”蔡英说。

8组养殖大户魏威是禾丰村的“大明星”,在政策的扶持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他的家是两层大砖房,加上院坝、花圃,共占地300平方米,花圃里还种上了桂花、金橘等,墙面上贴了精美的瓷砖。如不是村干部介绍,很难想到这家主人曾是贫困户。

5年前,魏威的父亲瘫痪在床,自身也是疾病缠身,做过大手术,长期看病住院,家里一贫如洗。2017年,通过政策扶持,魏威搞起了家庭农场,养殖了乌骨鸡、土鸡,第一年收入虽不高,但发展顺利,2018年,魏威便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建起了养殖场,去年共出栏5000余只家禽,毛利润在20万元左右。

靠着养殖,魏威不仅脱了贫还成为了知名的小老板。有了钱,他将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还买了冰箱、大电视、沙发等。

魏威说,现在,自家养殖场一年的出栏量,抵得上5年前全村两年的出栏量,而且之前村民只能到乡镇卖家禽,现在依靠电商能卖到全国,南到深圳、北到河北都有人买自家的土鸡蛋。下一步,魏威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做一个大老板,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

……

禾丰村,正在继续前进的步伐中,开启新的“五年”。(袁亮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