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穷帽”拔“穷根” 瓦堆湾村民踏上康庄大道

2020-11-02 09:54:23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陈莉萍

志愿者在村活动室辅导孩子们学习

高华查看柑橘生长情况

村办公室新貌

瓦堆湾村局部

宽敞洁净的村委会办公室、如玉带般蜿蜒的水泥路、波光粼粼的山坪塘、硕果累累的柑橘林……秋日的瓦堆湾村展现出一副动人的容颜,再不见昔日之穷困。

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于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全村贫困户脱贫。甩掉“穷帽子”、拔除穷根的瓦堆湾村,正以全新的面貌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壮“筋骨”

基础设施样样全

10月25日,连绵的秋雨终于停歇,瓦堆湾村沐浴在和煦的秋日暖阳中。

矗立在公路旁的村委会办公室热闹非凡,孩子们在活动室由志愿者们带领着学习功课,帮扶干部们在设备齐全的办公室忙碌。面积宽达8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上,村民悠闲地一边健身一边聊天,孩子们在儿童游乐设施中嬉笑……

“这样的场景在原来的瓦堆湾村是不曾有的。”该村党总支书记高华感慨,脱贫攻坚让瓦堆湾村完全变了样。

曾经的瓦堆湾村办公室仅三间低矮的平房,漏雨、没有办公设备,仅有的三根长条凳还坏掉一根,村民活动场地更无从谈起。

从公路到原村委会办公室,中间相距1.1公里,这段路曾是该村唯一一条硬化路面。如今,全村硬化水泥路总里程已达12.64公里,如蛛网般覆盖全村,实现组组通,生产生活便民路更实现了从零到户户通。

“路好了,我们的生活更好了。”该村3组村民钟传金年过七旬,他家坐落在一个堰塘边,2017年以前,他和家人外出只能依靠门前的一条泥巴路。“泥巴路一下雨就滑得不得了,我年纪大了,总怕摔,特别危险。”他说,2017年,原来的土路加宽、硬化变成了水泥路,便民路也延伸到家门口与自家院坝实现“无缝衔接”。现在,钟传金的担忧不复存在,不管天晴下雨,他有空就爱出门走走,“现在出门脚都不沾泥巴,筒靴都用不上了。”他笑着说。

钟传金家门口的堰塘也是在脱贫攻坚中维修加固的。强化水利设施、保障生产用水,是瓦堆湾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

从沱江连接PE灌溉管网7.9公里,打通全村生产输水“大动脉”;利用流经本村的吴家溪修建提灌站,辐射全村;建设蓄水池40口、修建整治山坪塘9口,确保丘陵土地用水、减轻村民灌溉负担、新挖人工大水井三十余口……在多项举措保障下,瓦堆湾村实现生产、生活用水无忧,今年虽遇旱情,该村并未受到影响,如期顺利开展插秧等农业生产。

鼓荷包

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瓦堆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又相互促进。

原来的瓦堆湾村村民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靠天吃饭,无计增收。

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后,在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支持下,该村寻求转型,并最终确定柑橘为“一村一品”重点产品。

自2016年开始,900余亩柑橘树在该村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柑橘品种以不知火和爱媛38号为主,去年已挂果产出两万余斤。目前,黄澄澄、圆滚滚的爱媛38号,已经挂满枝头,销售在即。

高华也种植了二十余亩爱媛38号,“这一阵雨水多,等天晴了,果子糖分高了,就可以上市销售了。”看着被果子压弯腰的柑橘树,高华喜不自胜。据他介绍,去年,爱媛38号果实售价达到每公斤16元,今年产量更高,明年全村的柑橘将实现量产,致富希望近在眼前。

此外,该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成的固定资产入股养鸡场和虾塘,每年可获得投资收益分红并收取土地租金。

曾经,瓦堆湾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50元每年;现在,村集体收入达到约10万元每年。其中,专项扶贫资金收益的80%分给贫困户,用以增加贫困户收入,去年,该村脱贫户每人分红200元;20%作为日常办公经费、困难群众慰问、公共区域打扫费用等。除专项扶贫资金收益外的其余部分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合理分配,今年该村计划将该部分收入用于村民分红,计划每人分得50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飞跃式增长。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变。

村民高启良今年64岁,他曾是村上典型的贫困户,记者到他家时,高启良夫妻二人正一边剥花生一边悠闲聊天,其岳母则坐在门口歇息。

宽敞的二层小楼贴着洁白的瓷砖,室内墙面洁白,冰箱、电视等家电一应俱全。“原来我家的房子很烂,两间土墙房一家八口人住,要是遇到下大雨都不敢睡,怕房子倒了。”即使现在生活好了,高启良依然能够忆苦思甜。他介绍,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自己享受了D级危房改造资金4.2万元,再凑上一些钱修了如今的房子。

“现在政策好了,我的生活才好了,要感谢党、感谢帮扶责任人,我们一家人才能像现在这样舒心生活,没有忧愁。”高启良说,“每逢节假日,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都带着米、油、棉絮等来慰问我,我很感动。”

他介绍,自村集体经济发展柑橘种植后,家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流转了,自己也经常到柑橘地打工,每天可收入50元,还能参与年底分红。

强精神

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荷包鼓了,精神生活也得随之富足。瓦堆湾村通过文明家庭评选、家庭能人评选等方式,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通过“村村响”广播、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广泛宣传其事迹,引导群众传承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不当贫困户、要当示范户”的良好风气。此外,村上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群众素质和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因家庭和睦、卫生整洁,村民高彬的家庭于2018年被评选为文明家庭。对此,他感到十分自豪。“被评为文明家庭后,我们家门口就挂上了这块光荣的牌子。”他指着家门口的“文明家庭”奖牌对记者说,获评对自己和家人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促使其做好表率,确保“文明家庭”名副其实。

在高彬看来,村民素质发生了极大变化。“现在吵架的几乎没有了,卫生环境也更好了,没有臭水沟,蚊子都少了很多。”他说。

经济收入上来了,该村还购置了音响设备、添置舞蹈服装,建成一支由10名当地村民组成的舞蹈队。这支舞蹈队经常代表瓦堆湾村到镇上参赛,还获得了不少奖项。舞蹈队也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表演活动,她们是该村的“门面”,更是傍晚的广场舞“主力”。

“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村民到村民活动广场跳舞,舞蹈队员们带着大家一起跳,欢乐得很。”高华说。

高彬的妻子洪自平是舞蹈队中的一员,自从有了村民活动广场,她就开启了舞蹈“生涯”。“最开始跳的时候她还不好意思,现在每天晚上都去跳,整个人越来越开朗了。” 高彬说,妻子有了自己的爱好,心情更愉悦,家庭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乡风文明乃乡村振兴之“魂”。不仅是乡风村貌的改变,脱贫攻坚带来的嬗变在瓦堆湾村随处可见:“一超六有”全部实现,贫困发生率降为0……2018年,瓦堆湾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摘穷帽、强志气的瓦堆湾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振翅奋进。(陈莉萍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