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农业产业扶贫带动全市85%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2021-02-04 16:44:42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张小丽

东兴区双才镇玉皇观村村民打包柑橘发往外地

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村民桂连辉采摘爱媛柑橘

2020年4月,市农科院甘蔗专家杨建(左一)到帮扶村了解甘蔗产业发展情况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世界无花果博览园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十三五”期间,内江每年实施一批扶贫专项年度实施计划,农业产业扶贫都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

自2016年以来,内江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主导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抓好产业扶贫,努力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优势主导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产业增收门路。

2020年,内江农业产业扶贫将提升脱贫质量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通过调结构、提质量、促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扶贫体系,全面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村主导产业稳定发展,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服务往深走——

产业带动超八成贫困人口脱贫

“要买的搞快,再过十来天,想买都买不到了!”深冬时节,驱车沿内安路进入东兴区双才镇玉皇观村,沿途可见村民摆着小摊,叫卖自家种的柑橘。

这些柑橘品种是春见,为玉皇观村的传统种植业。近两三年来,在该村“第一书记”黄才浚的主导下,全村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攀升,果实品质日益改善、产量稳步提升,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9年,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2020年已达1.3万元左右。

该村7组村民祝桂容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春见,顺利实现脱贫。1月26日,记者到访当天了解到,她家这季的春见,已全部被远在浙江工作的儿子在当地卖完,并且售价远远高于内江本地。收益两万多元,祝桂容干劲十足,将房前屋后所有的空地都利用起来种上了春见。

玉皇观村的产业扶贫实践,是内江多年来坚持实施农业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以来,内江强化“一盘棋”思想,成立以市农业农村局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扶贫开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全市产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全市深化落实技术扶贫行动,组建“三农”服务队,选派贫困村驻村农技员309人,驻村农技员到位率100%。组建了25个农技专家服务团、98个非贫困村巡回服务小组,对全市301个贫困村开展专家服务团全覆盖指导服务,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群众点菜、技术上门”的菜单式服务。

2020年,内江共投入资金(到位)5048.23万元,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2个。全市共出动技术专家4330余人次,指导农民2.89万余人次,开展培训4.17万人次,电话咨询、网上培训、收看农业技术教学视频8.3万余人次。

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特色农业产业已带动全市301个贫困村、655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占脱贫人口的85.85%。

产业往“特”走——

“一村一品”有特色更出色

市中区凌家镇大屋冲村的稻田鱼、东兴区双桥镇上塘坊村的九叶青花椒、资中县高楼镇三河村的不知火……在内江,这些都是小有名气的乡村土特产。

这些村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昔日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摆脱贫困的典型。

“十三五”期间,内江将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区域为重点,指导贫困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串点连片,加快发展增收带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贫困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2020年,内江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行动,在稳定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基础上,推进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以园区为载体引领产业,依托现有的150个现代农业园区,将周边贫困村纳入园区范围,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

目前,全市农业园区总面积达11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27个、面积77万亩,扶贫园区覆盖249个贫困村。内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江黑猪”种群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血橙基地、全国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小龙虾、鲶鱼、泥鳅产量居全省第1位。

农业产业扶贫中,要让内江农产品叫得响、卖得动、走出去,品牌建设尤为重要。

在引进好龙头企业、创建好产销渠道的同时,内江着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落实品牌发展扶持政策,帮助贫困村开发“甜城味”特色增收产品。

在资中县高楼镇三河村,该村结合不知火种植,采用“家庭农场+贫困农户”和“农户寄养”等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60余户村民发展肉兔养殖,形成“兔+沼+果”和“兔+沼+菜”等模式,实现生态循环养殖,助农增收。

在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当地百姓靠种无花果实现了增收致富。2019年,依托无花果采摘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旅游活动,该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

目前,“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威远无花果”被授予“最具潜力品牌奖”,资中“贝富尔”不知火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市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314个。

机制往新走——

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展

过去五年,在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内江探索出“扶贫产业+N”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开辟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

在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该村积极融入市中区万亩柑橘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精品柑橘、雷竹和特色水产等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扶贫道路,实现从贫困村到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美丽嬗变。

在东兴区双桥镇上塘坊村,花椒基地配套建起加工厂,实现了“扶贫产业+加工”产业链式发展,带动该村于2016年成功退出贫困村,曾经被嫌弃的荒地变身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

在隆昌市石燕桥镇叶家沟村,在“农业+电商”的支撑下,当地利用上千亩荒废20余年的茶场,开发出新品“荒山茶”,市场价每公斤高达1200元,带动7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产业发展之路上,内江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改革促提升,鼓励各地探索新机制、新路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在此背景下,一些贫困村探索推进“农户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改革,扶持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村集体或贫困户,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获得租金收益或分红。

在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该村探索实行“两集中、三权六化”投资收益扶贫模式,每年按固定资产总值的6%至8%保底分红给贫困户。该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的肯定。

靶向往准走——

全力克服疫情影响

2020年,内江发展史上写下极不平凡的一页。

这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给扶贫产业发展、贫困群众务工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内江市一手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产业扶贫,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奋力夺取“双胜利”。

这一年,内江农业产业扶贫将提升脱贫质量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开展产业扶贫“挂牌督战”、产业扶贫专项“百日行动”、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等,紧盯5个县(市、区)、301个贫困村,紧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挂牌督战,以贫困村产业培育、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和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为挂牌督战目标任务,确保贫困村主导产业稳定发展,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这一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内江圆满完成农业产业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所有“大排查”问题清零,助力内江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01个贫困村退出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得到巩固,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质效。(张小丽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