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又实惠 新能源“点燃”村民新生活

2021-02-19 10:33:24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张小丽

四川弘济生态养殖公司大型沼气项目

进料池

沼气脱硫脱水设备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对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017年至2018年,内江连续两年把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新村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列为全市扶贫专项实施,先后争取中央和省上资金1045.8万元,新建规模化沼气工程5处,新建新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10处。

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涉及15个村(其中一部分是贫困村),为100余户贫困户供气,受益200余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节支300元左右,农村能源扶贫效果初步显现。

变废为宝

大型沼气工程助力种养融合发展

春节前,记者走进位于东兴区田家镇云台村的四川弘济生态养殖公司厂区,只见成排的猪舍旁边,矗立着一排大型沼气设备。

从初始的原料收集池、进料池、压缩池,经过中间环节的湿式气柜、厌氧反应器、脱硫塔、脱水器,再到末端的发电设备、蒸汽锅炉,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经过一步步工艺流程,实现资源化利用之旅。

据东兴区新能源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俊介绍,四川弘济生态养殖公司主要从事内江黑猪养殖和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场常年黑猪存栏量1万余头,厂区附近种有玉米、蔬菜等数百亩。

为了将粪污循环利用、实现绿色发展,2018年,企业自筹309.25万元,加上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和地方配套资金25.75万元,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于2019年实施完成,并实现平稳运行。

陈俊告诉记者,沼气工程建成后,以黑猪的粪便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可年产沼气43.2万立方米。除养殖场自用一部分作为燃料之外,剩余沼气全部用来发电,年发电量共计41.47万千瓦时,满足场区用能需求(电价按照0.85元/千瓦时计算,相当于获得经济效益35.25万元)。同时,厌氧反应后的沼渣沼液,经固液分离后,年产沼渣肥1648.8吨,沼液肥18975.6吨,可提供给玉米500亩、红薯500亩、季节蔬菜500亩、柑橘500亩作为肥料。

这样一来,不仅能优化公司的用能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改良土壤,增产增收、提高种植作物的质量,形成“养殖—沼气—沼肥(种植)”的种养融合生态发展模式。

此外,这种模式在给云台村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间接带动村民增收就业。

目前,已有附近10多名村民通过在四川弘济生态养殖公司务工,实现增收。村民徐佰洲告诉记者,在养殖场务工,他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

记者从内江市农村人居环境和能源发展中心了解到,目前,类似四川弘济生态养殖公司这样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全市共有18处。其中,5处为农村能源建设扶贫专项实施项目。

围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规模养殖+沼气工程+产业园”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内江打造了5个“果(菜)、沼、畜”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基地周边循环农业发展。

在市中区朝阳镇铧匠冲村,该村通过养殖奶牛,牛的粪便作为原料,发酵沼气,为附近农户供电,沼渣、沼液用于浇灌400亩果树,形成了“牛—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

在资中县宋家镇宋家村,该村依托养猪场沼气集中供气站,免费为周边50户农户提供沼气,沼渣、沼液用于灌溉村里栽种的600余亩果树,打造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猪—沼—果”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免费供气

村民用上清洁能源,乡村环境更美丽

除了助力农业发展,内江还将新村集中供气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村容村貌、优化生活用能结构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在隆昌市黄家镇九龙村,该村建设“猪-沼-柑橘(鱼)”种植养殖循环基地,推动黄家镇九龙村生态种植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程,改善了农村农户的生活环境,为黄家镇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贡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效益兼顾。

在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该村依托2600平方米标准化养猪场建设集中供气工程,每年3月到11月为周边40户村民免费供应沼气,不仅让村民用上便捷的清洁能源,节省了电费开支,也改善着村民的生活环境。

当下,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还需接续奋战。市农村人居环境和能源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将持续加强全市脱贫村已建新村集中供气工程运行管理,完善以村委会、养殖业主为管理主体的日常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确保让农民长期、稳定用上实惠、清洁、安全的“管道气”。(张小丽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