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出行
10月26日,对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瘫痪在床的小华(化名)和弟弟小铭(化名)来说,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堂屋前,3.5米宽、3.5米长的无障碍通道代替了高高的梯坎,从1.5米拓宽至3.5米、全长170米的硬化道路如白色腰带与平整的院落紧紧相连。想要自行出门一览秋日清晨的山间美景,再也不是偷偷藏在心里的渴盼。
“今天无障碍通道修好能使用后,他俩一大早自己推着轮椅出来,沿着硬化路转到山上去了。”看着上门走访的芭蕉村驻村“第一书记”郭飞和驻村工作队员,小华、小铭的奶奶黄德英眼含泪水说着感激的话。
自从两个孙子瘫痪后,黄德英一直照顾在身侧,每次两个孙子想出门时,她都要找来木板在门口的梯坎上搭座“桥”。随着年龄增大,她感到照顾孙子越来越吃力。
小华今年28岁,14岁前还是一个活泼好动、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中学生。不料,14岁那年,小华因走路困难前往医院检查时被诊断为肌肉萎缩。父母带着他走遍内江、成都、云南等地的大小医院,均无药可治,直至瘫痪在床。而小他10岁的弟弟,在上小学四年级时也突发此病,兄弟双双瘫痪。父亲带着最小的儿子外出打工常年未归,母亲也离开了,没有音讯,兄弟两人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黄德英不愿两个孩子天天只能呆在屋子里,总觉得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便在亲戚帮助下,筹钱买了两台电动轮椅。但因院外道路既窄且坑洼不平,两个孩子的眼界还是仅限于小小的一方院落。
2021年5月,作为帮扶单位之一的隆昌市政协将“有事来协商·隆桥驿协商会”小微协商室设在了芭蕉村。协商室设立后,基层政协委员、村(社区)、企业各方代表广泛参与到为民办实事中来,这也为小华和小铭的“诗与远方”带来了福音。
“我们带协商小组成员一起来考察的那天恰好下雨,泥泞不平的道路上一步三滑,鞋子、裤脚上沾满了淤泥。”说起道路修建前的样子,芭蕉村副主任刘付林记忆深刻。
经过前期考察,在2022年4月1日召开的双凤镇芭蕉村“双助”活动重点任务推进小微协商会上,包含该道路修建在内的10件急需解决的事情得到落实。
2022年8月底,由隆昌市政协牵头,捐赠15000元帮扶款,加上亲戚赞助资金15000元,以及隆昌市残疾人联合会2022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同步助力,一条长170米、宽3.5米的硬化道路通到小华家门前。本月,一条3.5米长宽相等的无障碍通道又通到了小华家的堂屋门口,彻底打通了两兄弟出行的“最后三米”。
“现在,我们终于不用困在院子里了,年迈的奶奶也不用再找木板为我们搭‘桥’了。”小华感慨万分,不禁红了眼眶。比他小10岁的弟弟也在大家的关爱下开始在网上学习剪辑视频,想要做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好男儿。
“把一件件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在大家共同协商下解决好,是政协设立‘有事来协商·隆桥驿协商会’小微协商室的初心。”双凤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协联系组组长程旭告诉记者,“下一步,双凤镇将在庵堂村、朝阳村、太子村、双凤社区陆续建立小微协商制度,积极架好民生‘连心桥’,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王彦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