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选择都不回头:坚守43年,内江乡村教师点亮村里娃的求学路

2020-09-10 10:14:34来源:川报观察编辑:周海波张铁军 唐广 郑志浩

四川在线消息(张铁军 唐广 记者 郑志浩)“ 今天,我们来学习简笔画,从一个坐着的学生画起.....”

“曾自宇,你的名字又忘了怎么写了?我再教教你......”

9月8日上午,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小学校,65岁的曾会章正在为一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

课堂,不大,也就七八张课桌;

学校,不大,也就城里学校一个足球场的大小;

曾会章在这里做的事情,不小。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曾会章已经在这所学校坚守了43年,还将继续坚守下去。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亢家村人,从197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他一直扎艰苦边远的村小。

从“主动请缨”,到“不想离开”,再到退休返聘,贯穿他人生的三次选择,将他的生命与教育事业深深绑定在一起。

1975年,曾会章高中毕业,回到亢家村做了一阵生产队队长。在村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曾会章虽整日与泥巴打交道,但心里始终挂念的是村里娃的教育。

当时的亢家村,交通差,条件苦,很难吸引老师过来。“买个菜都得去镇上,肩扛手提,一个小时能到就不错了。”

学校也是两排泥巴房子,中间一圈空地当操场。下雨时候,曾会章没少摔跤。“当时年轻嘛,拍拍屁股继续起来,没啥子的。”

条件艰苦,曾会章还是义无反顾来到村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这个决定他职业生涯的选择,并不突兀。家里穷,曾会章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除了二姐上到小学四年级,其他姐妹一天学都没上过。“一想到姐妹们没得到教育机会,一看到娃娃们上课缺老师,我心里就难受,不是滋味。”

“不能再让娃娃们吃了没文化的亏!”怀着改变亢家村教育面貌的理想,1977年,曾会章参加了教师培训,成为亢家村的一名民办教师。

在上世纪80年代,亢家村小学规模最大的时候有6个班480名学生。而当时学校也仅有6个教师。“基本一个人带一个班,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逼成全能型教师。”

条件有限,老师们尽职尽责的心态却没放松过。一个老师教全部学科,难免有不懂的时候。“当时争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学校,互相请教问题,共同提高大家的水平。 ”

教学成果怎么样?在曾会章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学生毕业后成为了研究生,更有的成了中科院博士和大学教授。“很多学生回家的时候,都喜欢回学校和我摆摆龙门阵。”谈到这些有“出息”的学生,曾会章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直到现在,亢家村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周边学校比也不逊色。毕业班成绩在全区100多个班中能排能到前三十名。

1996年,曾会章有了编制, 转为公办教师。因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会章迎来了另一次选择的机会,去镇上教书。

在艰苦的村小待了20多年,镇上待遇高,条件又好,大家都以为他会“高升”。“还是离不开这些娃娃,我也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就让我继续留在这里吧。”面对镇里的“挖人”,曾会章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家人的支持也坚定了曾会章的选择。“全家都是赞成票,理解我的选择,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在曾会章的影响下,大女儿曾小燕也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在东兴区高桥小学教语文。

进入新世纪,学校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亢家村小学于2014年完成了新教室的修建,混凝土砖石房屋敞亮又坚固。校园操场得到了硬化,还获赠了300册书本、多台办公电脑以及打印机等,改善了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2016年,曾会章退休。

2017年,他获得教育部和人社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满30年荣誉证书”。

退休了,但曾会章的心仍然牵挂着娃娃和学校。刮风下雨,他都尽量抽时间去学校转一转,看看学校有没有漏水,娃娃有没有淋雨。新来的教师对学生态度好不好,教学水平如何,他也时时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不少孩子转到城区和镇上的学校上学,亢家村小目前只有5个年级60名学生。

2018年,当听到“银龄”计划招募退休老师时,他再也坐不住了。“我还是想回学校。”这次,家里的意见不统一了。面对不解,他耐心和家人做思想工作。“留下来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的孩子,教育对于改变他们的人生来说太重要了。我干了一辈子教育,是真的离不开这群娃娃了。”

回到村小,曾会章成为了学校的负责人。午餐食材加工是否规范、食堂是否整洁等情况,他都要一一检查。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他主要教和孩子们美术、思想品德和书法课程。

在年轻教师王季秋眼里,曾会章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亢家村小学。“我刚到这里来的时候,有些动摇。但知道曾老师几十年的坚守,让我非常感动,也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谈及未来的打算,“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要继续为学校出力。”曾会章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