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跨入新阶段

2020-12-30 10:22:19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高波

碧水蓝天,绘就美丽内江

——内江“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跨入新阶段

内江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推动生产环境“净化”、生态环境“绿化”、人居环境“美化”。图为甜城湖清洁队在打捞水白菜 黄正华 摄

监测空气质量 李仁胜 摄

甜城湖成为野生鸟的乐园 王斌 摄

塔山公园环境优美(资料图)

空气清新的清溪湿地公园 王斌 摄

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生态环境优美(资料图)

隆昌古宇湖鸟瞰图(资料图)

内江城区的蓝天白云 王斌 摄

每年入冬以后,成群结队的鸟儿陆续飞往隆昌古宇湖。它们栖息在古宇湖的娃娃山、燕子崖、船形岛和青蛙嘴等山林中,在湖中嬉戏觅食。这里,是鸟儿的天堂。

近年来,随着古宇湖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在此栖息、繁育的鸟类逐年增多。据了解,每年冬季在此停留越冬的候鸟达10多万只,其中不乏“小天鹅”等数十种珍稀鸟类。

鸟儿用脚为内江生态环境投票,而内江市民则喜欢用相机拍下频频出现的“内江蓝”,记录碧水蓝天的美丽心情,在朋友圈晒出内江人的幸福底色。

从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内江多次位居榜单前列,其中,2018年9月,排名全国第一!在“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成效分和综合分中,内江分别排名第6位、第13位。

内江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是内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果体现,凝聚了内江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内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提升城市空气质量,2019年,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1微克每立方米、35.4微克每立方米,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分别下降38.6%、41.6%;优良天数319天、优良天数率87.4%,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提高1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9位。深入开展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获批全国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和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内江沱江干流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从2016年的Ⅳ类改善为Ⅲ类,重要支流球溪河河口、威远河廖家堰两个国控断面水质均从2016年的劣Ⅴ类改善到2019年的Ⅲ类,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7位。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87.3%。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缔关闭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废旧衣服、废家电拆解“五废”企业49户,危险废物和废弃危险化学品跨省、市转移处置率100%。

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淘汰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6个,关闭煤矿15户,淘汰煤炭产能136万吨,累计退出钢铁产能120万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目标。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取得突破,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园区2个。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基本划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定实施。编制完成《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甜城湖保护条例》。大规模绿化内江行动深入开展,累计营造林58.5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5%,被评为“四川省森林城市”。

全面实施沱江流域十年禁渔管控措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有序。全力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及其“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各类强化督查、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截至2019年底,累计整改完成各类突出环境问题1464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今的内江,天蓝地绿水也清,空气清新、环境更优美,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内江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高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