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隆昌举行,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2019-07-31 08:24:06来源:川报观察编辑:周海波邵明亮 李淼 周海波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邵明亮 李淼 周海波)整齐干净的街道,白墙灰瓦的民居,一望无际的稻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夏日乡村的美丽。7月30日,内江隆昌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当天,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隆昌举行。

看现场:

大会为何会选在内江隆昌举行?

内江作为川南经济区重要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特色水产作为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挖资源禀赋,大力建基地,优结构,强特色,走在了全省水产发展前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内江也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隆昌,该市大力发展稻渔、柑桔、木本油料、竹类及内江黑猪五大特色产业。去年,隆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0元,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市)。

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新村是当天参观的第一个点位。该村位于一级饮用水源古宇湖大坝下游,处于重要生态保护敏感区域。该村坚持规划引领,将新村建设和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古宇新村聚居点宜居质量,促进了民俗、农旅、休闲观光业快速发展。

记者在古宇新村看到,当地每17户居民联合建设100立方米化粪池,聚居点共建联户化粪池7座,而化粪池都掩映在绿树灌木丛中。通过一系列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古宇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宜居乡村,成功吸引了观光、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的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3万元,提升了228%。

小龙虾、白乌鱼、鲶鱼、青鱼……当天上午,在圣灯镇三台村,十几个水箱集中展示了隆昌当地的特色水产。据了解,圣灯镇以诚隆粮油合作社为龙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辐射带动了石龙、盘石等8个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2万亩,年产优质稻谷5000吨、优质稻鱼稻虾1300吨,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了粮稳产、渔增效、民增收。

“今天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这里在进行农村环境整治的同时,农民的增收也跟上了。一方面通过稻鱼综合种养,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变的越来越美了,实现了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莉说。

在普润镇星光渔果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统筹打造,勾勒了一副“田里稻渔、坡上柑桔、村里民宿”的美丽新村画卷。在隆昌县五星村突出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建设这个重点,坚持应改尽改,逐户制定改厕模式,走出了一条规范化改厕模式……

划重点:

大会透露哪些重要政策信息?

大会给出了四川水产产业发展的最新“小目标”:力争到2022年,川鱼总产量达210万吨、综合经济总产值达1200亿元,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进出平衡,四川初步建成现代水产产业强省。

四川是西部水产大省,产业特色鲜明,但也存在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川鱼产业振兴纳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川鱼由大图强,如何突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下一步,四川将把水产产业作为成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力军”,形成以标准化池塘园区、工厂化养殖园区、规范化稻渔园区、休闲渔业园区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格局,择优选择20个县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同时,重点围绕鲟鱼、鳗鱼、大鲵、鱼子酱等打造高端特色水产品牌,围绕“资中鲶鱼”“新津黄辣丁”“苍溪鳖”“嘉州江团”等打响水产地标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省水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产出的水产品全部实现品牌化,着力打造川鱼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水族观赏、渔事体验、渔文化节庆等休闲渔业,争创一批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发展的同时,保护同样重要。四川明确,今年要坚决打好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这一仗,明后年逐步实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及其他水域渔民退捕,并实行适当期限禁捕,并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着力推进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力争3-5年实现自然繁殖并恢复自然种群。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当前,时间过半,四川部分工作离目标任务还有差距。

如何补短,持续推动整治硬任务落地落实?

四川明确,今年的确定3000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和114.9万户改厕目标,将分类逐村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改一户成一户,改一村成一村。积极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条件好的地方要大力推广“户分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模式,三州和偏远山区可采取就近分散处理等处置模式。年内重点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同时,对标今年要实现50%以上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县域现状基础台账,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符合不同生态区、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现全年新改扩建畜禽养殖标准化场1000个、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个以上的目标,确保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