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资源优势,内江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
“开窗见景”背后的绿色探索
内自合作园区食品产业园。 唐广 摄(视觉四川)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川 郑志浩 文莎)一边是生活气息浓厚的湿地公园,一边是紧锣密鼓推进的项目建设工地。内江市东兴区,沱江两岸呈现出不同的气息。
冬日的清晨,东兴区花萼湿地公园内绿树环绕、湿气氤氲,不少市民正在晨练。隔沱江对望,邓家坝岛头公园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与清溪湿地公园相连形成超3000亩的环状生态走廊。
不光这里。沿沱江等主要水域和周边山体布局“百里碧道”体系、构筑绿色城市环境……绿色,在这座城市中持续铺展。
从老工业城市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转变背后的秘诀是什么?11月2日至5日,记者来到这里,用一个个细节触摸这里的绿色发展探索之路。
寻氢之路 加速布局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内江公交集团停车区,3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格外显眼:长10.5米的车身上,喷涂着“氢燃料公交车”蓝色字样。按计划,本月底它们将成为内江首条氢能公交线的主力。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排出的是清水。”内江公交集团副总裁陈良介绍,相比传统化石能源,氢能可实现“零碳排放”。
同样是氢能利用,川威集团携手亿华通、大运汽车打造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川威集团总工程师谢建国表示,示范线是企业打造的氢能应用新场景,将用于川威集团矿石、矿渣、钢材等运输。“目前,采购、加氢站等各项工作都在加紧进行。”
“利用工业副产品焦炉尾气富含氢的特点,我们还在探索氢能源应用试点。”谢建国介绍,目前川威集团的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已完成备案,并将参与到制氢、储运和应用等环节,推动传统工业脱碳发展。
企业的动作背后是内江布局氢能产业的谋划。
“今年,内江将建成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氢燃料电池绿色城际物流示范线各1条,并建成3座日供氢能力500公斤以上的‘油电气氢’综合能源站。”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还将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页岩气高效制氢、煤制氢项目建设,并布局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等产业。
加速布局清洁能源,内江着力于资源优势转化。
以页岩气资源开发为基础,内江在威远县推进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打造页岩气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上海汉兴能源页岩气制氢项目、华电集团将国家首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加速布局内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如此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对天然气资源优势的就地转换利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投产后年发电量约23.75亿千瓦时。
白马上新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走进内江市市中区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路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绿植遍布厂区。门口的环保监测大屏上,显示着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实时监测数据。
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是内江企业减排的典型之一。公司内高达95米的2号机组则是该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这个大家伙消化好,排放也少。”公司总经理助理唐俊的介绍简单形象。从去年开始,公司投入1.3亿元对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在特殊设计的锅炉炉膛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脱硫脱硝。“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减少六到八成。”唐俊说。
数字化助力绿色低碳化发展。11月4日,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厂区炼钢厂,只有大屏幕和几台电脑的转炉智能操控室内,干法除尘半钢冶炼智能炼钢系统正在运行。“鼠标轻点,就能一键式炼钢。”转炉车间工艺技术组组长谢帮建介绍,该系统投用后,每吨钢消耗红铁水节省50公斤,生产速度由原先一天48炉左右提升到55炉左右,一年能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2020年和阿里云打造的智能轧钢系统全面投用以来,川威率先在全国实现工业领域自动烧炉和能耗控制。
内江市常务副市长何政介绍,到2025年,内江计划实现煤炭等传统能耗下降12%以上,新的清洁能源的产业占比和消费占比大幅提升,促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健康发展。
“绿波带”来啦 聪明城市带来低碳生活
“一路绿灯,觉得运气爆棚。”11月5日8时,上班高峰期,内江市民刘岚驾车以50公里时速行驶在内江东西向主干道汉安大道上。从万晟汇路口一直到西林大道路口,每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都是绿灯。
这不是运气,而是内江首条“绿波带”的功劳。
内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曾令忠介绍,通过智能交通灯信号控制,设计好红绿灯的启亮时间顺序,按规定速度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时就会一直是绿灯。“目前内江有3条主干道已经设置了‘绿波带’,不仅缓解了拥堵,还使机动车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智慧交通只是一角。今年,内江还同阿里巴巴共同组建内江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领域项目合作。
沿沱江两岸碧道前行,内江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高敏告诉记者,碧道中还有惊喜——谢家河海绵公园示范项目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投用。这是内江打造的首个光伏发电公园,将利用公园停车棚、楼体等空间“见缝插针”安装可发电的特制材料。
“特制材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不仅能基本满足公园的办公、路灯照明需求,还能为停车棚里的电动汽车充电,估算下来每年能节约57.4吨标准煤。”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向绿而行,内江还将稳步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探索,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倡导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