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内江观察 王维 唐广 视频制作)“我觉得这里能成为我们内江版的东郊记忆。”4月22日,在内江棉纺厂旧址西南侧的一家西餐厅内,负责人林玲正在接待几位前来探店的时尚达人,地中海风格的蓝白色调小院内,品尝美食和拍照打卡的时尚达人相映成趣,“今天是工作日,还没有那么忙,要是周末的话,我可能还没时间接受你们的采访呢。”林玲说。
园区一角的西餐厅。陈宇 摄
之所以提到东郊记忆,是因为在这里开店前,林玲与合伙人曾一道去成都的东郊记忆进行过考察,“那边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营造的消费氛围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的调调,这样的消费场景,我们内江是没有的,所以听到消息后,我们也特别激动。”
林玲所说的消息,就是内江老棉纺厂改造提升。
内江棉纺织厂位于内江经开区壕子口圣江路289号,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承载一代内江人记忆的老厂,其生产的白布曾以质量优良、色泽纯正广受市场欢迎。随着时代发展,这座位于沱江之畔的工厂结束了生产使命,成为了内江市区内的“闲置土地”。2023年1月,随着内江盘活闲置工业用地行动的启动,内江棉纺厂也迎来了新生。
园区规划图。陈宇 摄
“起初我们是想把这里打造成为集物流仓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业态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内江投资集团贸易分公司副经理龚建国介绍,在内江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盘活闲置工业用地的工作后,“起初并未定位于类似东郊记忆形态的文旅+商业融合的项目,如今大家对这个项目的期望,是其‘自然生长’的结果。”
龚建国的观点在走进厂区的瞬间就能得到印证。走进厂区,建筑设计公司、商贸物流公司、餐饮公司甚至中央空调销售等将开业的横幅各处悬挂,给人一种完全“不搭”的感觉。“我们制定的策略首先是要活下来。”龚建国说。
园区一角。陈宇 摄
虽然有着与东郊记忆一样的工业遗存风貌,但内江文旅业态的支撑度和企业的投资实力却与东郊记忆有着天壤之别,“如果盲目进行大规模投资,项目失败的风险极高,这也违背了市委市政府盘活闲置资产的初衷。”龚建国表示。
尽管如此,开发过程也为项目向着“文旅+商业”发展的方向留出了一线生机,“在整体规划阶段,我们就将园区分为了商业区、物流区等区域,并与入驻的企业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园区内的咖啡厅。陈宇 摄
“我们对面的物流集散仓库很快就要挪走了。”林玲投资的西餐厅正对面是一家物流公司的配送站,在内棉厂启动改造的初期就进驻了,如今面对新业态的逐步进入,该公司也选择让出经营地址,“我们搬走并不是出于无奈,而是和园区管理方早就达成了默契,从资产增值和业务量提升两个方面来说,我们都希望园区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该公司负责人魏勇表示。
“虽然东郊记忆的模式不新了,但是这样的消费场景对于我们内江来说却是年轻人喜欢的新场景,从餐厅开业两个月来的状态来看,我们对这里非常有信心!”林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