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布会 看内江市市中区县域发展如何向“新”突围

2025-07-01 18:27:30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刘煜瑞 唐广

内江观察 刘煜瑞 唐广

7月1日,内江“‘县’在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中区专场发布会举行。围绕市中区如何以“区域协同、产业强区、城乡融合、共富共美”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发布。

内江“‘县’在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中区专场发布会举行。

2024年,市中区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25.6%、218.2%,两项指标领跑全市,产业发展底色鲜明;以“发展笔墨”绘群众“幸福底色”,该区还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市中区,如何立足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透过这场发布会带你读懂。

产业向新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和支柱。

当前,在全省县域经济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大环境下,市中区正处在厚积薄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市中区具备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发布会上,内江市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岳光科介绍,近年来该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增长提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不断壮大“甜味+”“装备+”“能源+”产业集群。

变“老底子”为“新支撑”,市中区全面攻克白马电厂粉煤灰治理难题,将曾经的废弃灰场打造为绿色能源产业园的核心承载区,吸引德天力、内江表面处理基地等20余家企业入驻;地处凌家镇的甜味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粮油战略储备、粮油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目前已建成工业项目5个。

市中区甜味食品产业园

以创新驱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市中区采取政企共建、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等方式,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培育,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全国首台国际领先的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机组,推动DCS(分散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汇鑫制药深耕细分赛道,通过技术赋能、政策引导和生态构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其维生素D2原料药产销量长年位居世界第一。

聚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中区还巩固提升涉企事项“一门进出”“一网通办”能力,推行水电气讯“一站式”接入等服务模式。

今年以来,该区持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累计为158家企业获取订单、签订意向合同4770万元。

城乡焕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市中区正以“美乡优城”为笔墨,勾勒出一幅城乡共荣共生的画卷。

作为内江市老城区,市中区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在市中区玉溪街道,始建于90年代的邮局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道路坑洼、飞线乱舞等问题一去不返;在牌楼街道的铁二局小区,一系列改造措施让小区院坝成为居民休闲互动的热门场所;中区新建村围合小区利用空闲地块修建停车场,月收入增加约1万元,实现了老旧小区“有人管、管得好、可持续”。

市中区“四方块”商业街区今年国庆节将正式开街。

“今年,我们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1个。”市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成建全表示,该区还将计划实施历史文化类更新项目23个,让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四方块’商业街区今年国庆节将正式开街,重现内江老城记忆。”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市中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模式,该区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3亿元,成功改造提升了20户以上院落216个。

推动面貌提升与产业培育深度融合,该区还探索“风景+风貌+产业”融合模式,在永安镇、龙门镇试点推行蔬菜订单种植;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在朝阳镇建设800亩再生稻示范带,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再生稻均衡增产。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创新推行‘一拆二清三建四管五治六保’工作模式,着力破解‘重建轻管’难题。”市中区副区长邹河旺介绍,该区将确保年底前在所有行政村(社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筹资制度;同时深化“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