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内江观察 王维
7月3日,内江市“镇”了不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向义镇专场)举行,生动展示了这个曾被称为“小地方”的古镇,如何蝶变为自信满满的“好地方”。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产业筋骨强健,是向义蜕变的坚实根基。这片土地精心耕耘着无花果、精品蔬菜、香型大头菜、鲜食玉米和装备制造、商贸集配六大优势产业。无花果作为闪亮名片,见证了“新农人”的成长。家庭农场主赵建伟从技术“门外汉”成长为“威远县无花果工匠劳务品牌种植类传承人”,他的“堰之果”农场依托智能滴灌系统,让1700亩果园产出千万元产值,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的典范。蔬菜产业同样彰显“向义品质”,水口村智能育苗基地年育苗超300万株,成本降低50%,发芽率稳定在85%以上;依托高效冷链物流,实现了蔬菜“七小时从田间到餐桌”的鲜度保障,柏林村折耳根精品叶片单茬销售额突破120万元。装备制造领域,法拉特、东工设备、凤凰高新三家企业如同鼎立之柱,凭借欧盟认证的核电阀门、40项专利筑坝的“四川智造”设备、以及节能降耗60%的高分子新材料,2024年合力贡献工业总产值6.14亿元,诠释了“小地方”迸发的“大能量”。
蓬勃发展的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底气。漫步向义,山水田园的精心雕琢与烟火人间的温情脉脉和谐共生。四方新村荣膺“四川水美新村”,湖光潋滟,游船垂钓意趣盎然;静宁古村青石板路蜿蜒,百年老墙与混搭西洋风的静宁寺静静诉说着时光,这里还是电影《地火》的取景地;大冲美村千亩菜田绿浪翻涌,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非遗传承人的巧思让柏林村椅子湾的废砖旧瓦焕发新生,既留住了乡愁记忆,也装点了今日家园。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深入实施惠及4729户农户,87个聚居点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顺美”的华丽蝶变,相关经验获《人民政协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文旅推介官陈林热情推荐,向义的美味同样令人流连:清甜温润的无花果老鸭汤、水灵脆嫩的凉拌时蔬、麻辣鲜香的泡椒乌鱼片,是献给味蕾的“三重奏”;而漫步古村、打卡田园、游湖采摘,则是身心休憩的绝佳选择。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态宜居的最终落脚点,是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水口村党总支书记刘念作为归乡创业者,见证了最令人欣喜的变化:产业的兴旺为人才敞开了家门。智能育苗、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链条的延伸,创造了农业技术、物流管理、食品工程、新媒体运营等多样化岗位,“家门口就能施展才华、增收致富”成为现实。水口新村的“人才公寓”推窗见绿、生活便利,让归乡者安居乐业。新农人赵建伟的感悟更深切,他认为“新农人”之“新”,在于技术、思维、方式和理念——掌握新技术提升产量品质,创新思维打造品牌延伸加工,用新方式讲述家乡故事,更在于秉持“自己富不算富,带动乡亲共富才是真成就”的理念。这种生活的“甜”,是产业活力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绵长回甘,是环境提升滋养出的踏实幸福感。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向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誉川用“小得精致、精得有魂”凝练小镇独特气韵。他指出,向义之“小”,体现为精准聚焦的定力——将大棚打造成科技展厅,把企业锤炼成行业尖兵,让红色基因活化为精神灯塔;向义之“精”,则在于敢为人先的眼界——以设施农业突破丘陵限制,以三企协同撬动亿元级产业链,以文旅融合让信仰可触可感。这片47.2平方公里的红色沃土,承载着3.4万人的热忱,正以产业之强、环境之美、生活之甜,向四方宾朋发出诚挚邀约:漫步无花果绿廊,对话静宁寺千年光阴,共绘川南宝藏小镇新时代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