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刘煜瑞
8月9日,立秋刚过,稻谷飘香,眼下隆昌市万亩优质稻示范片陆续进入收割期,沉甸甸的稻穗缀满田间,奏响丰收乐章。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当天上午,隆昌市响石镇青龙村,千亩稻田一片金黄。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操作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台台现代化的农业设备迅速而精准地完成着收割、脱粒、吐杆等一系列工序。
收割机正在作业
“因为我们这块田是种的‘再生稻’,所以我们用手扶式小型收割机采收时会特意留桩,以便实现‘一种两收’。”种植户刘小龙说道,通过该模式,水稻亩产能提升22%,经济效益要好不少。
据了解,隆昌市地处川南,温光资源充足,适合“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收割完中稻后,当地种植户还会蓄留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一种两收”的水稻种植新模式,隆昌市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增至26.2万亩。
据悉,今年以来,隆昌市云顶、响石、界市等镇按照“中稻+再生稻”增密中氮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施高产示范,示范面积14311亩,核心示范品种为甜香优115、内6优107、密香优2306等。中稻于2月底3月初播种,4月初开始移栽,6月底7月上旬开始抽穗,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品种在田间表现出整齐度高、有效穗多、结实率较高、熟相好、基本无病虫害等特征。
“截至目前,已收获稻田的最高亩产达到了828.06公斤。华浙优210、内香优2117、密香优2306等品种,百亩高产片平均亩产分别为796.25公斤、808.95公斤、789.9公斤。”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农科教种企深度融合,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万亩示范片田间表现良好,丰收景象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