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康琴
8月3日一大早,趁太阳还没出来,资中县鲶鱼村村民何国建就到地里忙着收苞谷。他家的苞谷地和坡下的血橙地、坡底的水稻田,有个统一名字——径流实验小区。2023年开始,资中生态环境局在这里安装装备,监测不同作物在传统施肥模式下的面源污染情况。
径流小区俯瞰图
这个1亩大小的径流实验小区,是资中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的一部分。“整个试点覆盖3个流域、6个乡镇,部分治理方法需要在径流实验小区验证、探索。”资中生态环境局局长张良称。
资中试点又是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环。2021年,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试点示范,探索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作为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资中成为全国26个试点县之一。
今年是试点最后一年,资中探索了哪些可复制、易推广的治理技术呢?
试什么?
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资中生态环境局局长张良告诉记者,随着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农业面源污染渐渐成为我国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但污染源有哪些?影响各有多大?……这些数据必须有,然后才是怎么防治。”
为此,资中选择的3个流域、6个乡镇均是农业面源污染为主、基本不含点源污染的小流域。
2024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现场调查工作。
为摸清这些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资中县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22年起开始每年走村入户调查区域内的种植、养殖、农村生活等。
“我们调查发现,鲶鱼村所在的麻柳河流域,河水中总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生活源与种植源,而非养殖源,所以才在这里试点不同种植物能否改变氮、磷等进入外环境。”资中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股徐叶宁称,所有调查数据与水、气、土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被整合进资中研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信息系统,为大数据分析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据介绍,这是全省首个。
不管哪种污染,要防治,都涉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深层改变。
比如施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县23个柑橘种植面积达耕地面积5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村的绝大多数种植户多年来使用化肥,一年至少会施三次:2-3月以高氮复合肥为主,5-6月挂果期以平衡肥为主,7-9月壮果期以高钾复合肥为主。累计施肥量远高于其他作物(油菜、水稻等)。加之当地农村在家务农的大多是老年人,没有精力精耕细作,多是将肥料直接撒到地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下雨,化肥中的氮、磷等就会溶解流到河里,形成污染。“此外,化肥质量是否合格、销售渠道如何规范等等,都影响面源污染防治。”张良称,这不仅涉及防治方式试点,还有相关管理措施的探索。
怎么试?
“源头减量+过程防控+末端治理”
去年,资中试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出现一定好转,其中球溪河口断面氨氮年均浓度为0.08,较2022年下降34.9%。石板河流域内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指标出口断面浓度分别下降22%、6%和9%;白鹤河流域出口断面氨氮、总氮浓度较去年分别降低22%、10%。此外,化肥减量增效和绿色种养循环等工作使得项目区平均减少化肥用量12%-15%,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0.1%-0.5%。
2025年3月,进行水质现场采样。
枯燥数据背后,是资中建立联席会议、每月调度,按照“源头减量+过程防控+末端治理”推进的治理模式。
比如源头减量上,资中生态环境局就与资中农业农村局试点了推广水肥一体化、三池两坝、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等一系列工作。
资中是“中国血橙之乡”,为此,资中在白鹤河流域发轮镇红旗山柑橘园内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500亩,加大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
“相对于播撒等传统施肥方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20吨,节约水资源225吨。”四川林麒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张跃称,化肥用得比以前少,但柑橘产量2024年反而增加了11%。
过程控制上,资中县结合内江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依托农村地理自然条件、环境消纳能力等,建设四格式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污水不直排、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结合果园、菜园、农田等水肥需求,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这种方式无需动力设施、投入少、运维成本低、管理简单,还能充分利用周边耕地就地进行消纳,很适合川南等丘陵地区。”张良称,截至目前,资中已经有16个村实施上述工程,让431户农户受益。
末端治理上,资中县在农田与河流间建设生态缓冲带,阻隔并净化农田退水,避免农田退水中残存的农药化肥直接进入水体。同时,建设生态沟渠,将农田沟渠、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沟渠改造为生态沟渠,在沟渠中种植水生植物,延长污水滞留时间,提高拦截、处理效率。
“末端治理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提升水环境意义重大。”张良称,截至目前,资中县已累计建设生态缓冲带76.3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缓冲带10875平方米、生态拦截沟44千米,改造生态沟渠16条、建设水生动物调控1项。
据介绍,资中将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为符合丘陵山区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