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刘煜瑞 唐广
在内江市东兴区金山城小区大门旁,隐藏着这样一间与周边商铺格格不入的“工坊”。房间内造型各异的漆艺作品静静陈列其中,从漆碗、漆杯、漆罐、漆瓶,再到漆扇、漆画……这些作品色彩斑斓、线条灵动,或质朴古拙,或清新典雅,格外引人注目。
“漆是一种液体,它可以附着在任何材质上,当然不同材质会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8月29日,记者走进“漆记手艺坊”,在东兴区传统漆艺制作技艺传承人古翀讲述中,了解传统漆艺制作这项技艺在传承中创新的故事。
“小时候姑父家请漆匠师傅来做家具,木门一关,师傅就在里面住上半个月。”回忆起与漆艺的缘分,古翀打开了话匣子,“大人们不让靠近,说闻了要过敏,但我总偷偷扒着门缝看。”据古翀介绍,早从90年代开始,他就向表哥学习基础的大漆制作和髹饰技艺。2015年后,他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研究大漆相关技艺,先后到福州、西安、西南民族大学学习。
漆艺创作是一条艰辛的路。天然漆含有漆酚,三成的人一碰就会过敏,轻则皮肤红肿如烫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起水泡等症状。古翀坦言:“过敏是漆艺的第一关,过不了,连漆刀都摸不得。”
“要继续传承下去,必须要推陈出新。”线下“破圈”脚步不停,近几年,古翀带着漆艺走进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开起选修课,为降低过敏风险,他采用了合成漆进行教学:“之前有个学生练天然漆肿了双手,换成合成漆后,现在能独立做笔筒了”;与此同时,他还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设计并推出一系列“跨界”文创产品:漂流漆帆布包、柚子壳茶叶罐、葫芦漆壶等。“漆艺不能只是老古董,还要装下我们的日常。”
跟着年轻人学“玩线上”。古翀如今还在抖音等平台上做起了视频,在镜头里演示漆艺的一些技巧,更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日常,吸引到不少大学生专程来工作室找他体验这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