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城”势④丨一年翻三番!内江这个白乌鱼良种场到底有何特别

2025-09-24 10:43:1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田珊 唐广 刘煜瑞

 

 

川观新闻记者 田珊 内江观察 唐广 刘煜瑞

“今年我们配对的种鱼不到300对,水花在60万至80万条。明年,配对的种鱼就在1000对以上了,水花保守估计将达到200万至300万条。”9月20日,在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白乌鱼良种场,四川省白乌鱼良种场负责人王强指着养殖池里正在争先抢食的“玉龙一号”白乌鱼苗告诉记者,今年是团队接手良种场养殖研发的第一年,鱼苗存活发育情况和种鱼筛选生长情况远超预期。

作为“中国白乌鱼之乡”的良种基地,这里有何特别之处?“白金鱼”如何在良种场游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科技打底

生态养殖破瓶颈

据了解,该白乌鱼良种场占地约175亩,是集“育、繁、推”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园区,科学划分为保种区、育种区和良种区,配套建设育种车间、亲本池、选育池、苗种池、孵化车间及专用饲料生产线等设施。

在良种场育种车间外,记者看到一排排高位池整齐排列。王强介绍,高位池具有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率高等优势,在鱼类养殖中运用广泛,但由于白乌鱼喂养、筛苗等环节较为特殊,此前还从未进行过高位池养殖的尝试。近年来在其它鱼类养殖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非常不错。”王强说。

除了养殖池的创新外,良种场对鱼苗的饲养也极为讲究。据悉,良种场采用“多轮筛选+恒温孵化”技术,从成熟白乌鱼中挑选优质个体作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精繁殖,配合智能监测系统精准调控水环境,鱼苗成活率较传统模式有大幅提升。

“我们基地的鱼苗饲养分为两类,一类是饲料喂养,成鱼后进行售卖;另一类则是肉食喂养,作为来年的种鱼。肉食喂养虽成本高,但却是种鱼质素优良的重要保证。”王强告诉记者,“以前周边农户养白乌鱼,大多是自己留种或从外地零散买苗,品种杂、抗病性差,有时会出现成活率低、产量不稳定的情况。良种场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优质白乌鱼品种选育,通过科学喂养、精细管理培育更多优质的鱼苗,让更多农户受益”

目前,白乌鱼良种场培育的优质白乌鱼苗,除了供应市中区内的乡镇,还会销往周边县(市、区)。保证鱼苗品质的同时,良种场的工作人员还会协助周边农户做好养殖管理,定期进行现场查看,手把手教养殖户掌握科学的投喂时间、投喂量、病害防治等。

链条延伸

产业发展有底气

“目前,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白乌鱼都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王强告诉记者,相较于鲫鱼、草鱼等其他常见鱼品种,白乌鱼的利用空间也非常可观,因此,近年来从其他鱼类转到白乌鱼的养殖户不在少数。

作为“中国白乌鱼之乡”,“永安白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从2004年人工繁育起步到如今,今年年底市中区白乌鱼养殖面积将达7200亩,年产量625吨,产值1.35亿元。

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产量增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养殖户收益如期?王强介绍,良种场与养殖户会达成合作共识,首先采用分批出苗出鱼的养殖模式,避免市场波动;同时,对于养殖户的幼鱼、成鱼,良种场也在回收环节也会给出合理价格,让养殖户放心养殖、稳定增收。

王强介绍,目前,整个内江市的全产业链布局已加速成型。除了鲜鱼外,白乌鱼丸、白乌鱼粉、鱼肽等各类深加工产品也开始走向市场。优质苗种筑牢养殖根基,深加工拓宽增值路径,内江这条“白金鱼”不仅串起产业链,更载着农户的增收希望,在乡村振兴路上加速游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