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百年油茶树做“体检”,老林子长出“黄金果”丨田野来讯

2025-10-20 15:36:16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徐浩程田珊 刘煜瑞

川观新闻记者 田珊 内江观察 刘煜瑞

“这棵油茶根部树干直径近30厘米,树龄肯定超百年!”10月18日,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龙潭村,内江云汉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手持卷尺,在老茶林逐棵清点“家底”,给百年以上老茶树系上特制标记。

隆昌地处川渝交界,油茶种植历史超300年,现有油茶面积6.2万亩,石燕桥镇、圣灯镇等乡镇的山地林区里,成片油茶树中不乏百年老林。石燕桥镇四方井村更有一棵“油茶王”——胸围2米、高8米、冠幅11米,树龄约600年,见证着这片土地与油茶的缘分。

曾几何时,老林缺管护、新林没规模、加工链条短,让油茶产业始终“长不大”。近年来,当地从种植端护老育新、加工端延伸链条、销售端开拓市场,一步步将油茶做成致富增收的“黄金产业”。

石燕桥镇四方井村的“油茶王”(唐广 摄)

护老育新双发力

给油茶产业“强根基”

“今年承包的1000亩油茶林搞树龄‘普查’,发现600多棵百年古油茶树。”内江云汉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国卿轻拨枝头茶果,语气满是珍视。油茶树生长慢,栽种5年以上才挂果,10年以上进入盛果期,“每棵老茶树都是财富,绝不能让它们‘闲置’。”

“刚承包时,老茶树枝丫密集,挂果率低还影响采收。”石国卿指着如今树形舒展、通风透光的树冠介绍,2024年起,公司定期组织技术员修剪,剪掉交叉枝、病虫枝,既保护树木又能增产。

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龙潭村林子里待摘的油茶果(唐广 摄)

为把老茶林打造成优质种植基地,隆昌遵循“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提则提、宜抚则抚”原则,挖掘产业潜力,争取项目资金改造油茶核心示范基地,配套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以前老茶树靠天吃饭,现在有喷灌管网,加上定期专业修枝,亩产提了三成。”隆昌市油茶现代林业园区种植户刘宇说,去年以来,园区新增10余公里宽2.5米的生产便道,灌溉管网、蓄水池、提灌泵房等设施也逐步完善,让他信心十足。

管护老林的同时,隆昌在“育新”上持续发力。当地多次邀请省、市油茶专家指导,开展良种选育和引种推广;整合涉农资金,出台市级财政补助办法,新发展油茶林每亩可获1000元省级资金补助。2022年至2025年,全市新增油茶林1.8万亩,建成现代油茶产业基地4.4万亩。

当地村民在采摘油茶果(唐广 摄)

全链升级玩出新花样

让油茶果变身“黄金宝”

10月18日,云汉农业种植基地旁的烘干厂房内,机械轰鸣,一批批刚采摘的油茶果被送上传送带,接下来半个多月,它们要经历分拣、初烘、脱壳、破碎等流程,才能进入萃取出油环节。

在山下加工基地,石国卿与四川农业大学油茶研究团队合作,新引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相比此前的冷榨工艺,这套设备和工艺能更好保留油茶果营养成分,还能延长保质期。

石国卿在林子里检查挂果情况(唐广 摄)

“新设备投用,推动隆昌茶油高值化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隆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2家、初级产品加工厂3家、冷链冻库1500平方米,形成“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完整产业链。

产业链延伸还在不断创新。隆昌市盛世棠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00亩油茶林里,负责人卢祥明搞起林下套种芍药,每年能收1.5万公斤;林间还放养3000多只绿壳蛋鸡,鸡蛋年销售额20多万元,综合效益比单纯种油茶提升20%。这种“种养循环+林下经济”模式,成了油茶产业新增长点。

另一边,隆昌市艺馨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彬聚焦山茶油后续加工,开发出油茶面膜、精华液、手工皂、山茶油鸡蛋面等深加工产品。今年4月,公司第二条油茶灌装线建成投用,解决了产能不足问题。

农旅融合更让油茶产业“活”起来。每年10月茶果采摘季,隆昌还会举办“油茶文化旅游节”,游客可进林体验采摘、参观茶油加工车间。“下一步要建油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看榨油、品茶油。”隆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结合尖子山森林公园、千年土陶等资源,继续发展“油茶+旅游”新业态,油茶花盛开时举办赏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观光,进一步提升油茶产业附加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