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次“发展”、65次“建设”、36次“产业”……解码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2020-04-23 09:16:29来源:川报观察编辑:周海波罗尹 郑志浩

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记者 郑志浩)4月22日上午9点,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内江市市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市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兰徐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这长达13000字左右的重磅《报告》中,究竟释放出市中区什么样的发展信号?藏着市中区怎样的秘密?记者通过分析高频词的方式,对该《报告》进行分析。

74次“发展”、65次“建设”

一声声“建设”,目标明确,催人奋进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高品质城市主城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休闲度假旅游样板区、服务全市大局先行区;加快推进吾悦广场、三元汇、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次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伴随着“发展”常常出现的“建设”有65次、“加快”有47次、“推进”40次、“推动”10次。这些关键词的后面明确了市中区发展目标、路径,如声声鼓点,催人奋进。这也充分说明了市中区始终抓住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重要重要法宝。

过去的一年,面对你追我赶、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市中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坚持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科学提出了以建设高品质城市主城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休闲度假旅游样板区、服务全市大局先行区为“四大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城南城市新区、白马产业新城“两大主战场”,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完善。

2019年,市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2.4:28.4:59.2。进出口总额、服务业占比等4项“十三五”规划指标提前完成。

“产业”36次,“项目”31次

谋定而动,有了目标,就要有抓手

2019年,市中区全力实施“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高质量发展态势进行一步显现。实施的重点项目180个,完成投资107亿元。其中,6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31.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26.8%;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31.9%。

项目投资拉动有力,工业经济稳中有升,服务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在这此基础上,《报告》又把全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纳入到2020年的重点工作中,将实施重点项目240个,完成投资118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内江国际物流港、地下综合管廊等6个省级重点项目,建成塔山公园文化提升工程、电子产业标准化厂房等5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内江二中城南校区、大自然养老中心等81个重点项目。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纵观《报告》全文,“产业”出现36次,“项目”有31次,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振兴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脱贫”12次,“民生”10次

决胜之年,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市中区聚力推进精准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4个贫困村退出、636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度任务,实现全区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277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

《报告》提出,今年,市中区将深入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扎实抓好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就业务工、消费扶贫、扶贫项目建设、突出问题整改、驻村帮扶、挂牌督战等工作,坚决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

民生事,无小事。2019年,市中区开展民生“十有行动”,实施了重点民生项目99个,完成“3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20.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而今年,市中区将着力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和社会事业”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23次,“开放”7次

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持续强化精准招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多次提及,有23次。

今年1月8日,市中区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现场会在全安镇花洞村举行。花洞村成为全市首个正式授牌的“信用村”。为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报告》提出接下来将继续推广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新增信用村30个。

关于“开放”,不得不提市中区打造高品质城市主城区的“一号工程”——城南新区。越来越“国际化”的城南新区日新月异,成为该区开放、投资合作的新洼地。《报告》提出,今年将完成石羊大道D段、黄荆坝大桥及连接线“两路一桥”建设,加快推进吾悦广场、三元汇、国际金融中心三大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南新商圈。

《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其中,编制完善内江国际物流港规划,加快推进内江火车南站扩能改造,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成渝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建成2万平米保税仓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开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元。积极争取二手车出口经营权,着力打造西部二手车出口基地。

结束语: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夺取“双胜利”

解读高频关键词发现,《报告》还用了一定篇幅总结、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市中区开展的系列工作,如——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8条措施,大力实施“311”干部帮扶行动,为589户企业减免税费323万元,为691户企业减免社保缴费1435万元,为229户企业减免房租182万元,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1.23亿元。还深入剖析了当前市中区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