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脱贫奔康 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2021-04-22 15:07:3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周海波曹德强 李乐 罗尹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已从省级贫困村蜕变成省级示范村。

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龙门村,300多亩柑橘已进入采摘季。

四川在线消息(曹德强 李乐 罗尹)凌家镇大屋冲村的稻田鱼、朝阳镇黄桷桥村的春见、永安镇下元村的“内江黑猪”……在内江市市中区,孕育这些小有名气的农村土特产的村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摆脱贫困的典型。

从2014年到2020年,内江市市中区一个个贫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准帮扶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旅游村”,汇聚起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图片由内江市市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创新模式 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劲动力

1月20日下午,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的村民们聚拢在村委会,举行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村民们喜笑颜开,场面热烈。

在这次分红中,58岁的下元村村民吴德贵作为下元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负责管理猪场的工作,占管理股,分到了11902元。此外,吴德贵和他的家人还占了人头股,每人有38元的分红。

下元村的集体经济产业有4个,其中“村集体经济养猪场”“蔬菜大棚”“村集体养羊厂”均在去年实现收益,而在产生利润的产业中,“村集体经济养猪场”收益最高。未产生收益的“雷竹种植基地”预计2021年产生实际收益。

纯利润如何分配?“我们采取五股分配原则。”永安镇下元村第一书记李燕伶介绍,管理股占30%,分给村集体产业运营团队,包括理事长、监事长和成员;公益股占20%,分给村里的贫困户;人头股占25%,由除去贫困户外的村民平分;发展股20%,继续用来投入产业发展;土地股占5%,分给流转土地的村民。“五股”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村集体经营的合理收益,激发了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为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仅在下元村,市中区各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开展入股联营、租赁经营和自主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永安镇尚腾新村以土地、道路等资源入股,与业主合作建设“川南大草原”农旅休闲项目,除保底分红外,村集体每年二次分红达30万元以上。全安镇平湖村将村集体自建的生猪代养场出租给生猪养殖业主,出栏一批次生猪村集体可获益10万元,2020年村集体获益20万元。永安镇瓦堆湾村探索实行“两集中、三权六化”投资收益扶贫模式,每年按固定资产总值的6%至8%保底分红给贫困户,该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的肯定。

发展产业 圆满交出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2月19日,阳光正好,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迎来不少游客。美丽的乡村旅游公路穿村而过,装修新颖别致的游客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成片的柑橘林郁郁葱葱、硕果累累,迎来一拨又一拨城里来的采摘人……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黄桷桥村用4年多时间实现了贫困村的退出和贫困户的全部脱贫,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昔日的贫困村已华丽蜕变。黄桷桥村第一书记李昌洪介绍,该村围绕内江市委确定的“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共引进8家农业企业,组建了硕丰园、礼阳、垚池灯等农民合作社,通过探索实施“三借三还”模式,即“借一还二”“借苗还果”“借鸡还蛋”,实现了全村1800亩土地全部流转,大力发展精品柑橘、雷竹、中药和特色水产等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市中区围绕柑橘(柠檬)、优质畜禽(黑猪)、特种水产、甘蔗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贫困村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村均有2—3个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如朝阳镇黄桷桥村,依托竹苑水乡项目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发展柑橘、中药材;全安镇花洞村,依托花城果香项目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发展柑橘、蔬菜。围绕产业发展,市中区先后出台《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内江市市中区优质柑橘产业园(基地)建设奖励扶持办法》等激励政策10项。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17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54.97万元,比2016年增加31.66倍,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2元。目前,17个贫困村已累计发展柑橘6449亩,竹产业950亩,稻田综合种养和特色水产1500亩,特色果蔬1800亩,中药材300亩,生猪养殖场单元57个,光伏发电场3个。

紧扣现代农业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了贫,更要加油干!”2月19日,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花城果香生态农业园里,工人们挥舞着锄头正在锄草、翻土,泥土芬芳扑鼻香,一幅别样的花漫春耕图正在有条不紊地铺展开来。村民韩正碧曾因患病和供子女就学,负担不轻,在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后,看病有报销,学费有补偿,如今,韩正碧在园区里工作,越干越有劲。她说,村里引入大产业,大家都有了活干,村民腰包鼓了,生活也越来越好。

2019年底,花洞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整村退出,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2020年1月8日,市中区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现场会在全安镇花洞村举行,花洞村成为内江市首个正式授牌的“信用村”。开展“评级授信、整村推进”,既是市中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

这样的例子,在市中区还有很多。昔日的贫困村在实现华丽转身之后,奋起直追,在构建安居乐业、产业兴旺、生态发展的美丽乡村上持续发力,一幅幅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市中区“三农”工作重心将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2月19日,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龙门镇龙门村、凌家镇酒房沟村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中区构建了‘两条产业环线、四大主导产业、六大农业园区’的农业园区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了优质柑橘园区、现代种养循环园区、特色水产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区、黄鹤湖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水产培育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区级园区8个。”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粟学书介绍,接下来,市中区除了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低保兜底保障等方面的扶贫惠民政策,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就业帮扶和产业扶贫,防止发生返贫,还将积极争取乡村振兴示范、人居环境整治等试点工作,全力以赴把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确定的各项任务探索好、实践好、总结好,努力走出一条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新路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