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发展产业种花椒 昔日荒山变宝盆

www.scol.com.cn (2019-07-09 09:38:29)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丁洁  

曾贤海(中)和村干部讨论发展事宜

曾贤海在花椒地里查看花椒长势

一棵花椒树,承载着业主脚踏实地干事业的理想,也承载着村里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8年,一个占地1500余亩的花椒种植基地亮相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如今,这片花椒树长势良好,预计到明年此时,就可以有收成了。除了成为芭蕉村脱贫的“利器”,它也将成为双凤镇政府发展5000亩花椒种植核心基地的一部分,为接下来打造1万亩花椒种植产业示范片打下坚实基础——

■ 昔日荒草坡,变成花椒种植基地

7月的双凤镇芭蕉村,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人是忙碌的。几十名村民在广阔的花椒地里,除草,理沟,松土,趁着好天气,为花椒树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花椒种植产业基地负责人曾贤海蹲在一株花椒树前仔细查看,不时掏出手机拍照。

从这一片山到另一片山,1500亩成规模种植的花椒树,在山头郁郁葱葱。站在坡上远眺,曾贤海用手在空中划了两个圈:“这一片的长势还可以,那一片差了一些……”但他信心满满,“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见到成效了!”

怎样的成效?

“像这种树苗,一根枝条可以结4两花椒,一棵树能产花椒3-4公斤。”曾贤海说,这还是头年的收益,要是到了盛果期,一棵树能产15-20公斤花椒。他算了一笔账:一棵树收益40元的毛利,成熟期之后,能收获约100万公斤生花椒,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左右。

之所以如此笃定,在于曾贤海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花椒批发流通,每天经公司流通的干花椒有上百吨。

“我们在从事流通这个环节时,就积攒了市场。花椒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在餐饮业使用,医药业上还可以用于麻醉药物的提炼,所以根本就不愁销路。”曾贤海说,只是靠流通,不能完全保证产品质量,所以公司决定,建设自己的种植基地,从源头上把握产品的品质。而芭蕉村的扶贫产业发展计划,是吸引公司投资进行基地打造的重要因素。

芭蕉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幅员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4亩。经2019年5月动态调整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198人,现已脱贫54户138人,还有22户60人未脱贫。

围绕如何脱贫,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作了多方努力。2018年8月中旬,双凤镇政府组织芭蕉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到成都花椒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后,邀请业主曾贤海到芭蕉村发展花椒种植,双方一拍即合。经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除农民自留地外,全村6个组流转了土地1500余亩,预计2020年前,辐射周边村组,花椒产业核心基地面积将达5000亩以上。

2018年10月18日,芭蕉村花椒种植核心基地动工,并成立了吉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本身就是隆昌人,在自己的家乡搞一个这样的基地,不仅有助于家乡脱贫,也能实现我们自身的发展。”说起基地落户芭蕉村,曾贤海印象深刻,“当时,这一片全部是荒山,坡上也全是半人高的野草。”他们动用了6台挖掘机,挖了近9个月,才把荒山草坡变成了良田,种下了希望。

■ 村民家门口就业,产业基地成“脱贫基地”

对于芭蕉村1组脱贫户周书忠来说,远期的规划远比不上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来得实际。今年53岁的周书忠能够在去年10月顺利脱贫,和在花椒基地打工不无关系。

周书忠的儿子8年前外出打工,从此失去联系。爱人腿脚不便,又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上了抑郁症,每天的药钱都要好几十元。“医生叮嘱我说,一定要随时注意她的思想动向,免得她想不开。”为此,周书忠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着务农来养家糊口,他东拼西凑,一个人种着六七个人的地,不仅劳累不说,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8月左右,周书忠成了花椒种植基地的固定工人,从事农活管理,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固定工资。自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出去,一年还有一千多元的流转费,日子渐渐有了盼头。

脱贫户靠着基地脱了贫,又借此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而对于一般农户来说,种植基地带来的好处同样不少。

48岁的1组村民陈良芬,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在家的她不仅挑起了生活重担,还在种植基地里打工,每个月1000多元工资加每年8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费,家庭日常开支完全没问题。

“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也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只需安心到地里做工就行了!”陈良芬说,基地的务工条件比起在外打工好得多,夏天会发放十滴水等防暑药物,平时还提供瓶装矿泉水。“有时去远一点的山坡干活,老板还会车接车送,平时有啥不懂的地方,他也都会详细给我们讲解。”陈良芬表示,“在这里做工,很欢喜!”

从去年8月至今,仅是在劳务费上,曾贤海就投入了上百万元。他告诉记者,基地里的花椒采用生态种植,不用除草剂,野草长势茂盛,因此,只要不下雨,地里几乎都有活可干。如今,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就有50余人,其中,贫困户约15人,根据不同的工种,可以领到不同等级的收入。

“等有了成效之后,我们准备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模式,奖金可能比工资还要高,一年收入10万元,将不再是梦想!”对这一点,曾贤海信心十足。

■ 依托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多管齐下增强致富信心

芭蕉村“第一书记”高瑞介绍,村里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农户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将土地流转于承包业主,花椒种植业主对园区内花椒进行管理、养护和集中采摘销售,并吸收当地闲散劳动力在园区里务工,贫困户劳动力优先考虑,既解决了芭蕉村闲散劳动力的务工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

高瑞说,下一步,还将发展一批有种植意愿,且具有种植能力的农户种植青花椒,由吉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良品花椒苗,同时向种植户教授花椒种植技术,待花椒丰产后再由吉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均价统一收购,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稳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芭蕉村利用产业扶持基金,与吉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发展花椒种植,合作社每年给予芭蕉村村民委员会不少于4800元的保底分红,此资金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5月,这一批返利已经兑现。

“见效之后,还能实行二次分红,以此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高瑞说。

顺利如期完成脱贫计划,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村里的发展蓝图,正随着逐渐长大的花椒树慢慢地变成现实。考虑到新鲜花椒不易储存,企业和村两委也想到了把花椒进行深加工,新鲜花椒烘烤之后,不仅能够确保质量,更便于储存和运输,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我们的生花椒是带枝烘烤,采摘花椒时就节省了约80%的劳动力。这套设备的处理能力也比较先进,能够达到每天烘烤70吨新鲜花椒。”曾贤海介绍说。

2018年,芭蕉村争取到市级财政专项收益扶贫资金,用于芭蕉村花椒核心基地的烘房厂棚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场施工。建设完成后与花椒承包业主签订租赁合同,年租金达到建设费用的6%,并将此资金纳入村集体经济,支撑芭蕉村的后续发展。

在此之前,2017年,芭蕉村还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在4组、5组建成了凤凰湖,最大蓄水面积约80亩,最大蓄水量约9万方,既改善了周边农业用水状况,发展了生态农业(清水生态养鱼),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助推了贫困村的退出和贫困户脱贫。目前,凤凰湖已对外承包经营,每年约有村集体经济收入26100元。

“现在,无论是村两委、帮扶单位和部门,还是村内承包业主,包括我们的贫困户,都在不断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高瑞感慨地说。(丁洁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