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隆昌市双凤镇天湾村“第一书记”王莉

2019-10-31 09:11:58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群众的肯定,让我更有干劲!”

——记隆昌市双凤镇天湾村“第一书记”王莉

王莉为老党员罗兴武钉挂“最美天湾人”牌匾

王莉(右)为获得四川好人的村民李桂英颁授特制奖牌

村里举行拔河比赛,王莉(右二)为参赛者加油鼓劲

王莉(左)在王健芝家中走访时与她一起摘毛豆

秋日的清晨,天湾村一片安宁,雾气尚未散尽,“第一书记”王莉已在村里开始了新一天的驻村工作。今年是王莉任天湾村“第一书记”的第二年,但对村里的干部和村民们来说,她似乎已经是一个与大家相处多年的老朋友了。

困扰村民许久的通组公路修通了,村民响应号召种植中药材,村集体经济有了零突破,贫困户的生活难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变化……这一切,都和王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走访民情 因户施策解民忧■

10月29日,秋日里难得的晴天,王莉和驻村工作队员在村里展开又一轮走访。脚下的公路是今年修通的,山上的枳壳是去年和今年种下的,山坡上是新建不久的蓄水池……看着这些变化,王莉心中颇为感慨。

天湾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位于隆昌市双凤镇西北部,与东兴区椑南镇、中山镇以及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接壤,幅员面积3.7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692户2218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401人,99户304人已经脱贫,2019年,剩余38户97人将全部脱贫,天湾村也将整体退出贫困村之列。

2018年6月,来自隆昌市发展改革局的王莉主动申请,从上一任“第一书记”郑洪健手中接过了扶贫接力棒:“以前我当过大学生村官,有基层工作经验,而且身为党员,应该多锻炼锻炼。”

第一次与村两委见面后,村里贫困人口多、没有规模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等现实问题,还是让王莉有了压力。好在,内江市委宣传部、隆昌市发展改革局、隆昌市法院、宜商行内江分行等4个帮扶单位以及两名驻村工作队员的“加持”,给了她信心。

通过大量入户走访和村民大会等,王莉收集到了许多重要信息,也与贫困群众建立了联系,并着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今年76岁的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健芝,长年独自居住的土墙房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商议,王健芝的房子被列入了D级危房改造名单。尽管获得了两万元的建房补助款,但老人始终不愿意新建房屋。王莉多次上门劝说,最终与老人达成共识,对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及硬化地面。

王莉为老人找来了施工队,并时常上门监督施工进度,还向派出单位汇报了维修资金不足的问题,经单位向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申请,获得8000元补助,补上了王健芝的资金缺口。

“很感谢王书记,她经常来家里看我,我有好多大事小事都麻烦她,她是个好干部。”王健芝一边摘着毛豆,一边看着坐在跟前帮她摘豆子的王莉说。

■修通公路 解决出行难题■

贫困群众的个体困难,因户施策解决,村民们的普遍愿望,则更要放在重要位置。

在天湾村村民的愿望清单中,修通通组公路一定是最为迫切的一项。

天湾村有几个居民小组的通组公路尚未修通,加起来一共约3公里;有的路段尽管早已完成群众集资,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群众筹集的资金只有20余万元,资金缺口达100万元以上……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莉积极向镇上作了反映,也向派出单位和帮扶部门申请资金,请求支援。最终,在她和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美丽新村、乡村旅游等多个项目资金的支持以及各帮扶部门的支持,资金缺口补上了,去年底,两公里多的硬化公路终于修通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今年1月份,天湾村2组一条长约830米的公路开工建设,按照政策,每人需缴纳800元集资款。起初,王莉和村干部们都以为,修路只要把群众集资的工作做通了,一切就好办了。

“结果根本不是这样,后来,我们去走访了解才知道,他们有的人不是舍不得钱,是不愿意占用土地或者砍树。”王莉说。

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让修路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按照规划,新公路要从一户村民的地里经过,但无论王莉和其他干部如何劝说,这户村民始终不同意。

后来,王莉和村干部想到了2组村民罗兴武,希望他能帮忙给这户村民做做思想工作。罗兴武年过八旬,是一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人和善,办事公道,很受周边群众爱戴和信赖。

老党员一出马,效果确实很明显。几天之后,那户村民同意了修路。

从这件事情中,王莉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老党员讲话管用?与他平日与人为善、处处带头、以身作则的党员形象不无关系!这也激励着王莉此后更加用心用情地开展扶贫工作,走进群众心里。

新修的公路提升了村里的环境,更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大家都说“这件事,整对了的!”2组村民陈同祥有一辆车,公路没修通之前,有时因为下雨,车子只能停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现在,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出行方便了,安全感也更强了。”

此外,村里还新建了1座提灌站和50米灌溉用河堰,解决了4个小组的生产用水问题;修建了便民路7153.67米,新建蓄水池31口,整治山坪塘9口,进一步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

■发展产业 中药材种植成特色■

天湾村的另一个大变化,来自于漫山遍野的枳壳。“刚来的时候,山上好多地都是荒的,现在基本看不到荒地了,都种上枳壳或者其他中药材了。”王莉欣慰地说。

没有规模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退出就无从谈起。可发展什么产业?要搞多大规模?如何推进?这一系列问题,曾一度困扰着王莉,也困扰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天湾村有种植枳壳中药材的传统,但都是不成规模的零售,没有形成产业链。”在充分解天湾村现状后,王莉认为,“要考虑长期效益、持续增收,让老百姓富起来。”

她和干部们一次次开碰头会、讨论会,多次召集群众征求意见,还积极推动4个帮扶部门碰头讨论,综合多方意见之后决定,将天湾村打造成以中草药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村。

2018年10月,王莉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四川宜宾、安岳和重庆江津等地考察枳壳苗木,学习种植技术。

在广泛征集村民代表的意见基础上,村里按照“农户自愿种植”的原则,于2018年11月分别联系4个帮扶部门筹集资金12万元,新发展种植了800余亩枳壳。

王莉和驻村工作队员还从市农科院请来农技专家,不定期到村里给种植户作种植技术培训,讲解管护要点,并通过农民夜校等积极宣传村里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了群众的斗志和种植积极性。目前,全村枳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00余亩,今年还在枳壳田间规划试套种了蒲公英和车前草中药材180余亩。

规模产业逐步建立起来了,可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还没有着落。王莉和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讨论后决定,村集体与返乡创业柑橘种植户陈同祥合作,将3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他的果园里。当时,陈同祥正打算扩大规模,增加中药材种植,但存在资金缺口,因此,王莉的想法与他一拍即合。

按照约定,陈同祥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5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至此,天湾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王莉和干部们还在思考,如何让突破的成果更大,以更好地作用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7月,天湾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最近,王莉和干部们又在四处考察学习,他们计划在村里打造一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更好地引导种植户规范种植中药材提供示范场地,也为天湾村更好地打造中药材特色村打好基础。

两年时间,村里的公路修通了,枳壳种满山岭,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突破,群众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村里人也早已把王莉这位“第一书记”当成了自家人。“村民们都很好,走到哪里都热情打招呼,让我很有归属感,也让我的扶贫工作更有干劲了。”王莉说。(姜晓凤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