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张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回眸(二)

www.scol.com.cn (2019-05-14 10:34:3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  

大千一笔写乡思 血脉相连两岸情

——海峡两岸张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回眸(二)

合影留念 黄正华 摄

探讨技艺 王斌 摄

书画作品 王斌 摄

观摩交流 王斌 摄

参观张大千美术馆 王斌 黄正华 摄

“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现场 王斌 黄正华 摄

2016年:

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

弘扬大千艺术 增进文化交流

2016年12月21日,“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举行。内江市委主要领导,省台办副主任赵宇,台湾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副主任委员苏进强,台北中山纪念馆前馆长、著名教授高崇云,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院长、著名国画家邱笑秋,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著名书法家沈荣槐在开幕式上致辞。

“情牵于斯处,天涯亦咫尺。”市委主要领导在致辞时说,内江与台湾,相距千山万水,得益于张大千先生搭建的桥梁,得益于大千文化这个共享共荣的精神财富,两地结下了深厚情缘。“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让台湾与内江的艺术名家、青年才俊再次聚首、再度携手,挥毫泼墨、切磋技艺,对于弘扬大千文化、增进两岸同胞血脉亲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发挥才艺、人脉等优势,在传承大千书画艺术、挖掘大千文化资源、打造大千品牌、促进交流方面再创佳绩。内江将进一步搭建好大千园等大千文化平台,进一步举办好大千学术研讨会暨笔会等大千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好书画文化、美食文化等大千文化产业,为繁荣大千文化、推动交流合作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赵宇代表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处巴蜀腹心地区,成、渝两市的中间地带,为川中水陆要冲。内江闻名遐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她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内江以张大千先生为纽带,以书画艺术为红线,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先后举办“内江·海峡两岸张大千学术研讨会”“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暨张大千艺术高层论坛”,推动两地交流交往向纵深扩展。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中华文化的交流渠道,把中华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不断发扬光大,共圆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苏进强以“大风起兮云飞扬,千紫万红映江山”表达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激动心情。他说,漫步内江街头,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台湾和内江,两地都有张大千纪念馆,在台北还有人人皆知的内江街,大千文化已经成为两岸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内江也将成为两岸青年文创的重要基地。

高崇云说,每年有40余万台湾人到四川考察,台商在四川的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许多台湾人到四川寻根访问。尤其是内江,因大千文化这根纽带,与台湾的联系更为紧密。他表示,愿意为两岸的交流合作常常到四川来、到内江来,作出积极贡献。

邱笑秋引用张大千先生的诗句“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深情讲述张大千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他激动地说,张大千先生艺术创作的“源、根、灯”在家乡内江、在巴蜀大地,尤其是泼墨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表示,要以大千先生为榜样,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

沈荣槐说,我们纪念张大千先生,就是要两岸进一步携手,传承和弘扬大千艺术,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繁荣发展,让大千精神代代相传,让两岸青年在艺术文创上的交流合作更上一层楼,更有成果丰收。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笔会、两岸创业青年参观交流、文化交流考察等系列活动,两岸研究张大千专家学者、台湾文创青年等14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

“内江行,让人终生难忘!”

2016年12月21日,“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家们参观考察了内江大千园旅游景区和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不少书画家感叹:“有机会来到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乡接受艺术熏陶,这次内江行令人难忘。”

山水相伴的大千园里,国画大师张大千的雕塑屹立在美术馆前。下午2点30分,书画家们走进大千园旅游景区,恭敬地站在大千先生的雕塑前仰望。来到张大千美术馆,这里正在举办书画展,解说员向嘉宾们介绍着陈列的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牡丹图》《迎春》《山水》……书画家们逐一欣赏着一幅幅作品,称赞作品风格各有千秋,不少画法值得学习、借鉴。在李果青先生的书法作品前,书画家们专注地欣赏着每一个文字传递的思想和造诣;得知部分年轻书法家在夏布上形成作品时,台湾大风堂艺术研究会会长许平传称赞,内江作为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后辈们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人感到欣慰、值得称赞。

穿过连廊,别有洞天。屹立在半山腰的张大千纪念馆,青松掩映,古朴的民居让人仿佛回到了张大千生活的那个年代。走进纪念馆,一幅气势恢宏的《庐山图》和《长江万里图》映入眼帘,书画家们一边欣赏着大千先生的作品,一边感叹作品的艺术造诣无与伦比,纷纷合影留念。

而在东兴区田家镇的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内,四棵长青的纪念树扎根在古色古香的民院里,花坛里的花朵即使在寒冬依旧绽放。书画家们踏着青石板路走进了范长江故居。

岁月留声、历史变迁,书画家们如穿梭时光长廊,感受着长江故里20世纪的社会历史变迁,三希书馆、灶房记忆……看到这些有特色、有意思的场景再现,书画家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来到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里,书画家们通过一幅幅照片和文字,了解范长江先生的生平和对新闻界作出的贡献。

“第一次来到大千故里,感触很多,张大千先生是国画界的先锋和标杆,值得每一位后辈学习。”台湾知名书画家周东和感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书画创作时,追求快和成效,很难有像张大千先生一样,为了一幅作品看遍各地山川、持之以恒创作的精神,这次内江行带给我许多创作的灵感,给我很大启发,终生难忘。”

笔端流情,共写两岸血脉一家亲

2016年12月21日,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笔会在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如期举行。

廖文潭、赵松筠、沈荣槐等台湾书画家助阵交流笔会,现场拿出作品与大家交流;邱笑秋、李果青、张文忠等内江书画家也随身携带文房四宝,一早就来到了活动现场。

在简短的开场仪式后,书画家们来到各自的位置摆开架势,挽袖、研墨、调色、挥毫……很快便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几分钟后,在台湾著名精笔山水画家、北京人民画院副院长廖文潭先生面前,一棵苍劲有力的松树便跃然纸上。

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李果青先生则早已成竹在胸,只见他不紧不慢拿出工具、铺开宣纸,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草书作品一气呵成。“两岸早日实现统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李果青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我希望通过这种文化交流,能够使两岸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不愧是大家啊!”笔会现场,不少参观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而更令人叫绝的是廖文潭、赵松筠、邱笑秋、李果青、张文忠几位书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春色常驻》。只见纸上开满了鲜花、长满了绿树、飞来了喜鹊……他们虽然自成一派,但所画内容却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这幅作品传递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富贵牡丹、水仙、梅花、竹等,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和气势。两只喜鹊和喜上眉梢的梅花在一起,是一种欣欣向荣、大地春回的感觉。”台湾著名女画家赵松筠向记者介绍。

作为张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赵松筠女士对参加此次活动感触颇深。“我跟大千先生接触过很多次,对大千先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家乡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赵松筠女士一边拿出她和张大千先生的合影一边说道,张大千先生的骨灰葬在台湾,但他的根在内江,当然应该来到他的家乡,来感受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笔会现场,25名书画家创作了大量书法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或雄浑厚重、刚柔相济,或灵动飘逸、奔放自如,一幅幅别具一格、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一幅幅意境深远、充满神韵的丹青作品现于眼前。

(本报综合 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当时职务、身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