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三传”大千文化 青蓝相继脉动甜城

http://www.scol.com.cn  (2017-06-01 10:21:06)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周海波  

张大千纪念馆。

大千故里万人书画活动。

仲夏之日,龙舟竞发,甜城湖面,水光潋滟;端午佳节,甜城内江,百姓“唱戏”,锣鼓喧天。6月1日,内江第八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在甜城湖畔如期举行。

这片水域,热闹了百年。

往昔,沱江两岸“三里一塘坊,五里一漏棚”,满江蔗船,千帆过境,浩浩荡荡;今日,两岸风景如画,“蔗乡彩焕五色,甜城美誉五方”,观光水道,画卷尽览,新区崛起,城市变景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而不变的,是内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从2010年的第一届到2017年的第八届,连续8年对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奋力坚持,是内江对大千文化的“情有独钟”,大千文化已然在内江人的传习、传承、传播中薪火相传。

8年坚持,成功塑造“大千”新品牌

几天前,住在内江市市中区大洲路的罗德辉特意沿着湖边亲水栈道,将龙舟赛比赛区域走了一遍,顺便给在成都的侄儿打一个电话,“内江又要搞龙舟节,今年端午你们还是回来嘛!坐高铁,方便得很!”

每年此时,到湖边走走看看已成为罗德辉的“习惯性动作”。58岁的罗德辉听祖辈讲过,内江举办龙舟赛有悠久的历史,东渡码头附近河面宽敞、水流不急不缓,而对岸河坝街则有大面积的河滩、空坝,这些地理条件,组成了观看龙舟竞赛的最佳场所。

“龙舟竞渡闹河坝,水毛子泅水抢浮鸭。”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每到端午节,沿沱江各县都会举行龙舟节,大洲坝沱江段亦是如此,抢鸭子、抓包子,各逞奇技,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

以前,龙舟赛活动大多由大户、士绅出资筹办,是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直至2010年,内江重启龙舟赛,命之“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连续举办至第八届,已成为内江人自己的“狂欢节”,成为端午节期间四川的重要地方节庆活动品牌。“巴蜀鬼才”魏明伦把对家乡的赞誉写进“大洲广场赋”,称“大洲变迁之个案,乃神州振兴之缩影也!”

内江文化名人甘光地认为,内江以“大千”为名,连续8年对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奋力坚持,是内江打响“大千文化”品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传习:“大千”非遗重焕光彩

“沱江水哟绿油油哟咯嗬,大小船儿顺江流哟咯嗬,号子声声脚下起,一路声声下泸州……”省级非遗项目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远辉在2014年曾登上过龙舟节的舞台,一首《沱江船工号子》荡气回肠,响彻两岸。

虽然今年不再登台,但仍有作品继续在龙舟节舞台上传唱。今年71岁的李远辉说:“我会在电视机旁,继续关注龙舟节!”

出专辑、办音乐会……近年来,李远辉的艺术事业又迎来一个高峰,他把《沱江船工号子》和《板板桥的油炸粑》两首歌曲“唱”进了音乐教材。今年元宵节,他创作的《蜜饯糖》还登上了央视舞台。

李远辉的感慨,来源于内江加大对文化遗产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在政府的倡导下,为了留存“记忆”,延续“火种”,现在很少出现在舞台上的李远辉正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内江另一位非遗传承人——47岁的胡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中木偶戏传承人,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牵线搭桥”下,他把资中木偶带到了国际舞台,先后出访欧洲、美洲、亚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传习?看似穿越千年,却又鲜活自然。

每年6—8月,木偶团定期聘请国内木偶表演艺术家和制作专家、老艺人来团教学传经送宝,选送人才到木偶专业艺术院校和院团学习和培训,解决剧团人才匮乏和艺术人才的建设和培养问题。

资中县还建立了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传习所,制作工艺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老、中、青传承人数十名,在四川现代艺术学校简阳分校设立了“传承人培训基地”,在资中水南实验小学设立了“制作工艺传习基地”。

传承:国民教育延续“大千”基因

泱泱沱江,绵延向前;大千文化,源远流长。得沱江润泽,染水墨馥郁,大千故里的内江,常被冠以“书画之乡”的美名,仅国画大师张大千,就已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自古以来,内江更是墨香浓郁,民间素有崇尚书画的传统。

以邱笑秋、廖心永、刘政权、李果青、石一、刘竹为代表的书画家,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还有以书画艺术走出国门,在美国、加拿大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的当代画家孟英声、王世贵、张强、刘戈等。不少书画家的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或进入当代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藏。

推动书画艺术的传承,内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从“源头”开始抓起。

内江将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开设每周两次的书画课程,设立书画教研员,配备600余名中小学书画专兼职教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书画教育实现全覆盖,推动“书画艺术进校园”,实施“翰墨薪传工程”“书画艺术普及工程”,成立张大千美术学院、大千艺术学校……使得青少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中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内江市中区组织专家学者历时7个月,易稿30余次,高质量完成了内江市第一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甜城内江——中国书画之乡》的编写工作。这套教材分小学和中学两册,于当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间,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国民教育,生生不息。

四川唯一一项武术类国家级体育非遗保护与推广项目——资中盘破门武术,全面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和课间操,四川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首批示范点落户部分中小学,太极拳、蜀八极拳等传统武术也在内江各级学校广为推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城市名片“张大千”为代表,内江深挖内涵精髓,还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传承范长江精神红色基因,打响“范长江文化”品牌;开发糖业历史人文价值,打响“甜城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打响“牌坊文化”品牌。

传播:厚植载体“大千文化”深耕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似瑰宝,传播重在融入生产生活。

内江把“大千”“甜城”“牌坊”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大千、甜城等标志性符号随处可见。

在内江市中区街心花园附近,往半坡井巷陌深处走去,拾级而上,右手边,青石灰墙、枣红色石刻布局其中,几株芭蕉下,有一口“井”———芭蕉井,这是“大千文化”的发祥地。内江人一年前在此新建了一块石碑,碑刻“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地原址”;在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上,出自西班牙设计师之手的“中西合璧”建筑已具雏形,这是内江人打造的“张大千博物馆”。

此外,大千路、大千园、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内江,这座江边城市已深深烙上了“大千元素”。

内江先后投入30.7亿元,规划建设了张大千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邱笑秋艺术馆,魏明伦碑文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文化项目16个,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抓手、发展有路径,传播有载体。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作为内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推动“十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使得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融入生产生活。

一大批从内江走出去的名人也在为传播“文化内江”影响力而活跃在更广阔的舞台。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多次受邀到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邱笑秋等艺术家应邀赴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和写生采风活动,刘亚明个人书画在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展出。

有了非遗项目的青蓝相继、文化基因的代代相传、文化载体的深厚传播,内江以“大千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从古朴走来,焕发新光彩。(图片由内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