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第六届国际非遗节到内江展馆体验传统手工艺

http://www.scol.com.cn  (2017-06-08 11:43:5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周海波张啸  

土陶、夏布、木偶、糖人......

第六届国际非遗节到内江展馆体验传统手工艺

四川在线消息(张啸)6月8日,成都青羊区国际非遗博览园“西城事”展区,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内江主题展馆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展工作。

“本届非遗节6月10日开幕,持续到18日结束,内江将展示9项传统手工艺。”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馆以“大千故里·美丽内江”为主题,展馆面积达100平方米左右,将通过影像、图文展示和设置体验区等方式,全面展示资中木偶、隆昌土陶、隆昌夏布、市中区黄氏吹糖人的制作技艺。展馆内,还将设置专门的展销区,销售市中区“一品德”酱豆腐、市中区马氏酥枣兔、资中冬尖、威远县“黄老五”花生酥、威远县周萝卜等非遗产品。

这些非遗项目有什么特色呢?就让小编一一为您介绍:

资中木偶

资中木偶是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清光绪年间,资州木偶戏颇为兴盛。当时的资中木偶有大木偶和精木偶(小木偶),木偶的剧目以川剧为主。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集川中、南地区诸多木偶戏班技艺之长,采用瓷泥造型,然后石膏脱型,再用草纸、牛皮纸和皮纸逐个糊贴,最后打磨化妆。再经过科学的安装设计,一个形体上优美逼真、操纵上轻便灵活、表现上形神兼备、特技上变幻多端,成为风格独具的木偶。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的唱腔和剧目亦以地方戏曲川剧为主,注重与川剧脸谱相结合,呈现出神形兼备、造型逼真、变化多端、操纵灵活的艺术特色。

资中木偶剧团生产制作出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木偶,成功上演大型木偶剧《斗妖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沙家浜》片段;木偶绝技《变脸吐火》、《书法》;情景剧《化蝶》等保留节目。多次受邀请参加国内外比赛和展演,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卫视、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美洲和欧洲台等众多媒体的宣传报道。

2014年,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了内江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隆昌土陶

隆昌土陶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陶土之乡。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是用当地特有的天然生态陶矿泥加上纯手工传统方法制作,制作程序有取矿、晒矿、推碾、搓揉、物化发酵、制坯拉坯、上釉烧制等工序。陶缸制品耐酸碱,透气性好,不浸不漏,广泛应用于泡菜坛子,装水器具、酒缸等。

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完整的传承了先民的制陶技艺,展现了制陶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制陶技艺的活化石。由于陶泥含有特殊的矿物质,经过高温烧制的土陶硬度大、密度小、坯胎结构粗糙,周围存在许多气孔,透气性好而不渗透,空气中的氧易进入陶罐中,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白酒的老熟有促进作用,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也是少有的特色制陶技艺。隆昌土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实用价值。

2016年,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被列为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隆昌夏布

隆昌夏布又称麻布,是一种工艺独特、品质优良的传统手工织品,具有质感好、富有弹性、莹洁润泽、古朴典雅、坚韧耐用等特点,是制作服装、床上用品、工艺装饰、祭祀等的上佳面料。

隆昌县夏布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唐宋以来隆昌夏布编织技术就比较发达。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的隆昌夏布是用“天然纤维之王”--苎麻做原材料,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经过打麻、绩麻、晒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竹扣、排线刷浆,上机穿机扣、打重线、泡芋子装梭、织布、晒布漂洗、印染等12道工序制成,是一种独特的工艺流程。隆昌夏布制作工艺是“男耕女织”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记录隆昌社会发展的史书,是研究隆昌客家文化的历史依据,也是承载隆昌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

2009年,夏布编织制作技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市中区黄氏吹糖人

吹糖人主要分布在内江周边,相传唐代以前就有,早期流传于中原及西北广大地区,至清代始传入内江。吹糖人以糖稀(饴糖)或白糖为主要原料。先将糖稀块或白糖用温火熔制成温软的糖块,后以口吹手捏为主,辅以模印,将尚有余温的糖块吹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果实、生活用品及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玩具模型等。吹糖人的主要技艺在于“快、巧”字,将“糖稠” 缠绕在小竹棍上,快速、巧妙吹捏成形,不经过长时间的勤学苦练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黄氏吹糖人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吹糖人制品不仅有动植物形象(鸡、鸭、猴、苹果、梨、龙、蛇、老鼠、狗等),还有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蕴含其中(二龙戏珠、老鼠爬灯台、猴子捞月等),具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和文化内涵,有极强的艺术观赏价值。

2012年,黄氏吹糖人制作技艺被列为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参加国际非遗节,近年来,内江在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4年5月,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5年5月,出台《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成员,由市内46名专家组成,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10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组织全市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开展了首批“内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工作,胡海木偶制作工艺技能室成功入选首批建设项目;对王氏竹琴、沱江船工号子等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口述史拍摄,抢救性记录高龄、濒危的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沱江船工号子》通过教育部的审定,入选四川省中小学音乐教材,资中木偶、资中盘破门武术、朱家直门武术进校园;在威远县四方村建立内江市首个村级非遗展览馆,展示牛灯舞、石坪山歌等传统文化……

截止目前,内江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个、省级11个、市级40个、县级8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市级40人;建成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传习基地1个。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