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产业、能就业、享分红 资中县搬迁群众增收门路多

2020-07-22 16:16: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海波张晓荣

四川在线消息(张晓荣)资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切实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聚焦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让贫困户真正搬出新天地、新生活。

立足资源优势,做强产业发展,搭好搬迁群众致富“大平台”。一是点面结合,壮大产业规模。在点上,向搬迁户发放小家禽、牲畜、果苗,鼓励搬迁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在面上,大力发展以资中血橙、内江黑猪、资中鲶鱼、资中冬尖为代表的“一枝果、一头猪、一条鱼、一筐菜”特色产业,形成“一县一橙、一户一亩、一业脱贫”的搬迁群众产业扶贫新路子,让搬迁群众看到长远希望。201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52.8万元,带动搬迁户954户2764人,完成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种植1232亩,养殖5.2万只(头、箱)。

二是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按照“构建特色促长远、连片成线聚亮点”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带一品”,形成了以银山镇—球溪镇资中血橙、高楼镇—走马镇不知火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连片发展万亩血橙示范片,带动了雨台、长胜、金华、亢溪等28个贫困村的搬迁户发展水果产业,实现搬迁群众人均增收233.12元。

三是创新模式,发挥企业优势。通过创新“龙头企业+搬迁户”“龙头企业+基地+搬迁户”“龙头企业+合作社+搬迁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将有条件的搬迁户纳入所在片区产业链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脱贫。实现5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扶搬迁户542户,户均增收2300余元。

实施精准培训,加强就业帮扶,拓宽搬迁群众致富“新渠道”。一是实时掌握需求。推进“实名登记+需求台账+动态管理”模式,准确建立搬迁群众就业扶贫需求台账,做到搬迁家庭劳动力资源底子清、有外出打工意向人员清、务工人员素质结构清,掌握有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家庭756户,有服务需求搬迁群众225人。

二是实施精准培训。依托33个“益农信息社”、386个“农民夜校”平台和253名农技员队伍技术优势,统筹资源,针对搬迁群众开展种植、养殖、家政、电商、厨师、礼仪等5个门类9个专业技能培训,实现易地扶贫群众技能培训2321人次,保证了有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三是实现充分就业。实施“专场招聘+岗位推荐”“品牌培训+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在搬迁安置点开展“精准扶贫就业援助行动”、“扶贫专项招聘会”等专项活动,利用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系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110”等宣传就业政策,送岗位信息下乡为企业和搬迁群众之间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实现搬迁群众转移就业768人,依托专合社、地方龙头企业等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89人,依托公益性岗位安排搬迁群众就业27人,确保有劳动力易地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强化利益联结,推动资产扶贫,开启搬迁群众致富“新格局”。一是三种联结保障群众增收。订单联结。采取“企业+合作社+搬迁户”模式,通搬迁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实现利益联结,按合同规定交售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时间、收购价格以及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等实现利益分享。培育福元、鸿展等龙头企业8个,带动搬迁户382户。租赁联结。鼓励企业从搬迁户手中租用土地,搬迁户凭土地获取租金、保底分红股金、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薪金,形成“公司+合作社+搬迁户”的农业一体化产业链,采取600元/亩保底收益+纯收入15—20%分红的方式,保障搬迁群众收益。代养(种)联结。由政府牵头,让搬迁户与种养殖企业、家庭农场对接,以搬迁群众自身的劳动力入股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的种植、养殖产业,并签订“代种代养”合同,搬迁户帮企业、家庭农场“代种代养”获取不低于投入资金的6%分红,不承担投资和种植养殖风险。

二是三种方式稳定群众红利。政策性资金入股分红方式。将产业周转金、产业扶持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等政策性资金,入股到家庭农场、专合社等,将生产经营收入的30%分配给村集体,再针对搬迁户进行二次利益分配。354户搬迁户通过入股集体资产,获得年人均分红300元。固定资产入股分红方式。对投入安置区的设施农业、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或者搬迁户把自有土地、山林、水面等作为资源,入股到专业合作社,按贫困户入股方式和份额进行收益分配。投工投劳收益方式。家庭农场、专合社优先使用具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通过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搬迁群众300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