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柑橘飘香的田野上
——记资中县发轮镇田家村“第一书记”张兴科
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
张兴科(左二)和农技员查看村民的柑橘长势 姜晓凤 摄
张兴科(左一)和村民一起修路(受访者供图)
12月29日一大早,资中县发轮镇田家村2组脱贫户王长久就来到地里,给自家种的爱媛果树苗剪枝施肥。
今年,爱媛价格每公斤卖到6元以上,王长久家的四分地共计卖了1500多元,另外两亩耙耙柑也马上要成熟了,果子挂满树枝,沉甸甸的。王长久盘算着,这批耙耙柑预计可以卖6000多元。
这几年,王长久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农技专家指导下,积极发展柑橘种植,一棵棵精心管护下成长起来的柑橘树,结出了甜蜜果实,换来了实在收入,增添了致富信心——
以前种粮食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而今两亩多柑橘就能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王长久干活的热情更高了。对此,他将这份动力源归于田家村“第一书记”张兴科。
王长久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张兴科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通过种植柑橘增加了收入,于2019年脱了贫,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种得好,运得出,卖得好,有盼头的村民不只王长久一个。
2017年5月,在资中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工作的张兴科,主动请缨到距离县城有60公里的田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誓要带领这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彼时的田家村,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比较落后,村里没有一公里水泥路,车辆经过时,车轮卷起的泥土飞溅至路边,行人避之不及。2017年以前,村里还有112户、279人处于贫困中。
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蜿蜒向前,连通着外界与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满载着柑橘的小货车不时驶过。
3年多来,张兴科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张兴科老家也在资中县发轮镇,尽管离家只有15公里,但三年多来,他回家的次数甚至比在外工作时还要少。他说:“‘第一书记’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里的大事小事都不能马虎。”为此,他索性住在了村上,一来二去,积累了许多群众工作方法,也和田家村的村民关系更为亲近。
扎下了脚跟,张兴科也真切感受到了田家村村民的苦。“要致富,先修路。”张兴科说,没有路,村里人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农业生产需要的物资也难以运进来,果子熟了没人愿意上门收购,即使来了,价格也被压得很低,别处卖一元一斤,田家村的只能卖几毛。修路,是村民们最大的愿望,也是张兴科心中的“首要任务”。
一定要把路修通!张兴科暗下决心。他东奔西走,累计为村里争取到300余万元项目资金。截至目前,田家村已实现水泥路到家到户,是发轮镇公路硬化率最高的贫困村。此外,张兴科还与田家村村干部和村民一道,陆续硬化村道13.7公里,整修塘堰3口,新建村文化活动室及活动广场,整治安全隐患点4处,新建冷冻库1座,完成危房改造32户。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民生活也更加便利了。特别是公路修通后,种植业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从小在发轮镇长大,张兴科知道,老家早年就有种植柑橘的历史,但苦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种植技术不先进,导致柑橘产量、销量、售价都不理想。张兴科决定借助原有的柑橘种植历史和优势,引导村民继续发展柑橘种植产业。为此,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还请来农业专家到田地里为村民现场授课。
“最初他们不愿意种,觉得果树周期长、投入大,自己又没技术,关键是道路不够畅通。”张兴科说,村里的公路逐渐修通后,加上有驻村农技员传授果树种植技术及完善其他产业配套,村民渐渐打消了顾虑。
现在,田家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规模不一的柑橘,全村柑橘种植面积有800余亩,今年投产的有400余亩,成了田家村最大的产业,村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决战脱贫攻坚路上,就应该发挥基层民警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田家村的老百姓富起来,好起来!”秉持这份信念,张兴科扎根田家村,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盼,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
各项设施不断完善,改变接踵而来,为田家村注入了发展动力,村民增收找到了更多新出路。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攻坚,如今的田家村,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产业进村了,道路变宽了,荒地生“金”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田家村也于2019年退出了贫困村序列,112户、279人全部脱贫。
眼看田家村今非昔比,张兴科说,再苦再累,一切都值得!(吴向阳 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