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干? 六角嘴村:“一地两种三收”

2021-04-07 14:42:57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刘杰

▲六角嘴村吴茱萸种植基地

吴茱萸发芽

张如义(左二)讲解吴茱萸管护要点

村民在种植基地务工

站在资中县银山镇六角嘴村山坡上,远远望去,村里的土地里是一列列整齐的黑色地膜,蹲下身子仔细一瞧,一株株高二三十厘米的小树已经发出了嫩芽,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具生命力。

“对了,发芽了就对了,我们看到了希望。”望着这些发芽的小树苗,六角嘴村党支部副书记曾晓东高兴地说,乡村振兴有盼头了。

种在地里的小树是什么?对六角嘴村意味着什么?它和乡村振兴有什么联系?一系列疑问,通过记者探访中得到解答。

A

寻求帮助——乡村振兴如何发力

“施肥的时候以水溶性肥为主,使用高氮的复合肥……”近日,在六角嘴村4组,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如义蹲在一棵齐膝高的小树前,给围在身旁的村两委干部和村“第一书记”上起了农业课。

原来,种在地里的小树是一种中药材,名字叫吴茱萸。

六角嘴村位于银山镇与公民镇交界处,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6户、1942人,人均耕地1.03亩,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单一。

全村有耕地面积1770余亩,除了一百余亩的血橙和七八百亩花椒,剩下的地不是撂荒,就是村民零散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产业没有形成特色,这个村也多年未有大的变化。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乡村振兴如何发力,如何保障老百姓持续增收?2020年底,六角嘴村村两委干部做了一番思考,带领群众办了一件事。

“我们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共计6人的乡村振兴小组,组建了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党员干部队伍……”曾晓东说。

乡村振兴小组,具体要做什么呢?六角嘴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组长王诗庆说,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是小组多次商议后的最终决定。

确定方向,村里广泛动员,由村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集中清理登记,通过更新改造和规范使用行为,按照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2020年,六角嘴村争取到资中县2021年扶持发展村集体专项资金100万元。

“这个钱应该怎么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为村集体和老百姓谋利?”有了资金支持,王诗庆和村两委干部高兴的同时,也不禁犯起了愁。于是,他们向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寻求帮助。

2020年11月,内江市农科院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如义到村里实地考察。

B

专家支招——发展中药材种植

“当时,我们看了村里的交通、地形、水利等基本条件,也对土壤做了检测,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他们发展中药材和林下经济。”张如义说。

得到专家指导后,村里很快启动了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还与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来产出的中药材,由公司回收。

“种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又摆在村两委干部面前。

王诗庆介绍,为了破解单家独户生产难以形成规模这个“瓶颈”,六角嘴村成立由村集体主导的村经济联合社,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解决“谁来种”的难题。

通过前期大量村民会、院坝会和入户宣传,村里把村民发动起来,签订入社协议,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交由村集体规划种植。合作社在入社群众中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同时通过推荐成立理财小组、生产小组、销售小组,做到分工有序、互相监督。目前,全村已吸纳60户农户加入到村经济联合社,其中脱贫户6户。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种”的问题。市农科院对六角嘴村土壤的重金属、农残等指标做了检测,各项指标符合中药材种植要求。

种植过程中,在土地翻犁、开沟培土、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问题上,市农科院免费为六角嘴村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全程跟踪服务。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初步达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五个统一”工作机制,降低了集体合作社种植成本,统一了生产标准,也利于市场销售。

王诗庆告诉记者,村里计划流转土地150亩用于打造中药材产业种植基地,经过前期紧张筹备,3月中旬,六角嘴村集体经济吴茱萸中草药种植基地初步建成,一期种植面积近100亩。

C

集体壮大——乡村振兴有盼头

在吴茱萸种植基地里,4组村民曹翠芳轻轻挥舞着锄头,将泥土刨至吴茱萸根部。像曹翠芳这样在基地干一天活,能挣60元钱。

曹翠芳家里的4亩多土地都流转了出来,每年有两千多元的收益。不用出门打工,就在村里上班,曹翠芳觉得很满足。

跟曹翠芳一样,年过六旬的村民庞长久也是就近务工人员之一。从村里开始整理土地起,他就参与砍树、种吴茱萸、盖膜等工作。“有活路就来干活路,自己有事也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反正干一天挣一天的钱。”灵活就业,庞长久乐在其中。

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集中种植经营管理,药业公司负责中药材及其他农产品销售,市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科研+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一地两种三收”的效果。

张如义解释,“一地两种三收”即一块地种中药材和林下作物,集体经济有收入,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有收入,企业收获中药材。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村里又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吴茱萸种植地的间隙套种紫薯、萝卜等特色蔬菜。

内江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唐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为村里提供了内渝紫2号、内16-22两个紫薯品种。

紫薯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也高于普通红薯。套种紫薯,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增加吴茱萸收获前期的收益。

“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村集体资产,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个有特色、有效益、有规模的中药材产村融合示范点,引导农户自主发展增收产业。”王诗庆告诉记者,今后,村里还将探索培育股份农民,村民可通过资金或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分红获得收益,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与村民特别是脱贫户签订“户企合作”协议,为他们增收提供稳定渠道,预计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

王诗庆说,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六角嘴村探索出“科研+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顺着王诗庆的指向举目远望,不久的将来,更远处的山坡上也将种上吴茱萸,一个以中草药种植为主的特色村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未来的六角嘴村,定是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幸福村。(姜晓凤 刘杰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