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威炼钢厂控制室
操作新设备
质量检测
华玉板簧生产场景
内江名牌企业展示厅
品牌强,则内江强。近年来,内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提质增效和创优创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把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变为共同行动,用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主动作为的新作风、质量提升的新举措,唱响了“内江质量”“内江品牌”“内江标准”“内江创造”主旋律,为全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注入“内江造”的品牌力量。
推动“内江速度”向“内江质量”转变
春夏交替时节,百花盛开,硕果初结。对于川威集团钒资源有限公司炼钢厂来说,正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抓紧生产的好时机。炼钢厂炉长江勇紧盯着控制室内的操作台大屏幕,轻点鼠标为炼钢炉装料、供氧、添加辅料。火热的炼钢车间内,一炉炉钢水被提炼出来,送往下一道提钒工序车间。
经历过“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转型之痛,川威集团把大力优化产品工艺、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作为转型致胜的法宝。以炼钢厂为例,以江勇、杨宗波等为代表的技能大师刻苦钻研、不断改良技艺,先后攻克高炉炉龄过短、钢水点火时间过长,提钒率低下等技术难关,为川威的转型之路注入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江勇看来,无论是小到一个车间,还是大到整个集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站稳地位,依靠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川威集团的求质之路折射出我市从追求“内江速度”到“内江质量”的转变。翻阅近年来的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质量”二字都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成为我市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更是把抓好质量与品牌的建设列为重要工作之一:抓好“一提一创一培”,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开展品牌创建行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质量奖,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增强内江产品竞争力……
为了推动内江质量上台阶,我市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31个市级部门为组成单位的内江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先后出台了《内江市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全年质量目标、主要任务、重大质量工程项目、工作措施等进行系统部署,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
去年,市政府还发布了《“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内江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内江市实施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2016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夯实了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
除此以外,我市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出台了《内江市质量工作考核细则》,为各县区发放了“质量考核试卷”,完善了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质量考核指标。
在去年“年终大考”中,市政府对6个县(区)进行了质量工作考核,评出隆昌、威远两个A级县(区),资中、东兴区、经开区、市中区四个B级县(区),让质量考核成为新常态。
高标准的“质量考卷”分发下去后,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各行各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呈现大幅提升。
过去一年,我市相关部门加大了以汽车零部件、食品相关产品、农资、建材等行业产品为重点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省、市两级监督抽查工业产品365个批次,合格率98.63%,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74家,检查特种设备3691台(套),压力管道476.81千米,各类气瓶40300余只,排查安全隐患61处,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1份;督促整改33台问题电梯,完成全市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开展节前消费品、儿童用品、农资、建材、汽配、钢铁、学生床上用品、成品油、钢铁去产能专项检查等共计10余次,检查各类企业1406家次,查处各类案件37件,其中立案查处5件,结案5件,涉案金额30余万元……按照修订后的《内江市质量奖评价细则》,我市开展了第三届内江市质量奖评选活动,隆昌立旺食品、四川效率源等6户企业获奖,川威集团、四川白塔等9户企业进入保持内江市质量奖称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