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品牌强,则内江强:全面开启“内江品牌”发展新时代

http://www.scol.com.cn  (2017-05-10 09:35:31)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李仁胜 文/图  

推动“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

四川内江鸿强机床有限公司传承原国营内江机床厂、内江锻压机床厂产业精髓,精心致力于锻压机床产品研发和生产,主要生产、销售高品质数控高精密钢架压力机、数控液压机产品。

目前,公司“鸿强牌”系列压力机被认定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四川造,全国知名品牌”产品、“互联网+四川造·重点保护品牌”,“鸿强”商标被认定为内江市知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公司现已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产品远销海内外。

在公司副总经理郑小刚看来,以产品研发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新动力,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不断壮大的“法宝”,他说:“产品含金量高了,市场知名度高了,售后服务跟得上,品牌自然就打响了。”

不革新,就会被市场淘汰,不创造,就无法独占鳌头。不少企业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类似观点。对于在市场大环境中拼搏的企业人来说,要保持企业生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发明创造出更高质量、更符合客户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一企业发展思路与我市以质量提升为契机,大力倡导“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思路不谋而合。

为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向“内江创造”转变,我市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计划引进发展100户先进制造企业,稳步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品换代”,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发展;技改提升100户传统制造企业,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以技术、设备、工艺、产品、管理改造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打造100枚制造业名优品牌,深入推进品牌培育行动,打造一批“百年”老字号,进一步提升“内江智造”品牌在全省、全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位于市中区工业园区的内江庆隆机床有限公司近年来紧抓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研发出全省首台数控直齿锥齿铣齿机等新产品,帮助企业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背景下,逆势上扬,实现企业效益连年增长。

“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新产品对齿轮的加工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标的7级精度以上,精度能达到0.024毫米;此外,新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对工人的劳动强度需求减少50%,之前需要人工繁琐操作的流程在通过电脑编程简化后,只需输入数据即可智能操作……”提起新产品的性能,副总经理张金华如数家珍,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特性,该公司新产品被四川省科技厅鉴定为科学技术成果并颁发证书。

此外,“内江制造”向“内江创造”转变的传奇故事还在各行各业发生。继2015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后,全市各行业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一大批为了谋求生计和发展而外出打拼的内江籍人士纷纷从“被迫走出去”转向“主动走回来”,努力创办实体经济,把个人事业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

而在我市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后,更是吸引了一批内江籍高新技术人才返乡创业,而返乡创业的行业也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投资规模也从以前的“小打小闹”逐渐转向“大手笔”投资,一大批生产车间、制造项目落地内江,发展势头良好。

内江籍在外知名企业家、浙江省四川商会会长罗相斌返乡投资7.8亿元,已建成占地3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内江国际家居家纺城,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同时,隆昌县江华平投资6亿元建设江博士健康鞋西南生产基地、资中县唐宗彬投资15亿元建设四川铁马物流及凤凰城工程、东兴区李松强投资5亿元建设西南液晶显示器模组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在加快推进过程中。

此外,我市还注重为制造产业引进智力支持,先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点对点的专题成果对接,切实引进一批专家、教授、科研团队和高新技术人才到内江创新创业,帮助企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分别与22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建立内江-电子科大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内江分院、浙江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其中,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已先后挂牌运营,累计服务企业300余家,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全市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4个,市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8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6个。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其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梯队。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合作建成的内江市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支撑平台。

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556.27亿元,增速14.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30.6%,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六。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11.2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6%,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新培育威远凤凰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企业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户,列全省第五位,多项数据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