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企一策一专班
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李道彬 摄)
疫情的突然来袭,让不少企业手足无措,审批手续怎么办?可享受什么政策?缺工人哪里找?这些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内江进一步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主动上门了解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帮扶企业解除后顾之忧,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建立工业企业服务专班161支,千方百计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367户规模工业企业除7户煤矿企业政策性停产外其余企业已全面复工,产能释放率超85%,全市工业领域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良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整体推进快速有序。
内江还设置“12345疫情(综合)热线”,及时响应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各项诉求,累计接听企业诉求200余件,办结率100%。
5 “三进三帮”稳岗就业
招聘会现场(韩付萍 陈烨 摄)
招工就业难,在疫情防控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内江精心谋划、多方布局,在疫情之下想方设法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迅速制发《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通知》《重点领域复工企业开展以工代训的通知》等六个稳就业政策措施。还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
设立疫情期间稳岗政策咨询专区,开发非全日制、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对生活困难且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临时生活补助。组织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企业改制人员参加网络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增强就业能力。
建立人社服务“容缺”办理机制,全面梳理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千方百计扩大知晓率。将“现场”转为“线上”,举办“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实现“天天有招聘,时时可求职”。
组建1064支市、县、镇、村四级就业促进小分队,开展进园区帮企业解难、进农村帮民工返岗、进社区帮群众就业的“三进三帮”就业促进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全市共计为3704人发放失业保险救济金494.13万元;为4634人发放临时价格补贴34.08万元;为152户企业办理稳岗补贴289.13万元;为4户困难企业办理稳岗返还补贴2956.07万元;帮助40.64万名农民工返岗就业。
6 实施“线上”招商
资料图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
3月4日,内江市重点产业招商网络推介会召开,首次通过线上推介、全媒体直播方式向全国、向世界推介内江投资环境和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
本次网络推介会聚焦“5+4+5”重点产业,精心筛选推出了56个重点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477.33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6个,投资额559.8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9个,投资额217.6亿元;文化旅游项目12个,投资额662.6亿元;现代农业项目4个,投资额17.65亿元。
针对项目落地配套需求,实现产业项目物理空间相对集聚,突出产业连片带动效应,提升项目承接落户的精准度,内江还在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国家级园区承载平台的基础上,谋划了内江中欧创新产业园、内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江国际物流港等20个产业项目集中承载平台。
7 助力农民工返岗
资中县集中输送661名返岗农民工赴浙务工 (姜晓凤 摄)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内江积极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交通出行难题,服务精准到位。
我市实行疫情防控物资及人员应急运输备案登记制度,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运送应急物资及人员,享受“三不一优先”(不检查、不停车、不收费,保障防疫物资优先通行)政策,做到“三保障三不断”(即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保障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保障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
同时,强化应急运输保障,常备100台客车、50台货车的应急运力,根据防疫运输需求随时征用停运的各类运力。
受疫情影响,农民工返岗成了难题。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方案的通知》,从2月9日起全市恢复省际、市际客运班线运营,多措并举保障广大乘客有序返岗。
此外,内江还推出“健康码”,市民在商贸门店、办公楼宇、车站、餐馆、出租车、网约车、高校、医疗机构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可以“亮码”通行。各类企业也全面使用“健康码”,实现员工上岗健康数据采集。
8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连接线项目施工现场(黄正华 摄)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等不起,慢不得。
2月12日上午,在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连接线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等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数十名佩戴口罩和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现场消毒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连接线项目是疫情发生后我市首个复工的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汉安大道东段末端,道路全长2.46千米,总投资约7.48亿元。
2月20日,记者在位于东兴区椑木镇四合村321国道处的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几台挖掘机正忙着开挖土石方,工地卡口消毒液、酒精、口罩、常备药等防疫物资一应俱全。
抢抓机遇,积极谋划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今年我市共梳理出重大项目279个,总投资6753.9亿元。瞄准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环节和服务需求,重点建设成渝电子信息、原料药绿色制造、清洁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和食品饮料生产“六大基地”,加快推进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区建设。
3月4日,内江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扎实抓好“产业项目提升年”,省、市重点项目复工率达99.5%,新开工项目开工率119%,其中,工业重点项目复工率93.1%,开工率90.7%。
9 转产转型
弘升药业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口罩 (袁亮 摄)
疫情当下,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我市企业积极转产转型,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
2月14日,资中县在四川弘升药业有限公司建成了第一条口罩生产线,“内江造”口罩已源源不断地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据悉,四川弘升药业有限公司用7天时间完成了从车间改造、设备安装到最终正式转产的一系列流程,新建了一条占地约300平方米的防颗粒物口罩生产线。
2月28日上午,四川祥和茂制衣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该条KN95防护口罩生产线可实现日产10万只口罩。
我市在全省较早开展摸排,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转产或新建生产线,生产消毒酒精、防护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的防疫物资。并印发《全力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十条措施的通知》,帮助转产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13户转产企业累计生产的防疫用品已能满足本市需求并实现全国供应,疫情期间累计向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供应消毒酒精原料4.24万吨。(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