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扎实有效,我们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2020-01-16 09:39:35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丁洁 姜晓凤 张小丽

筑得凤巢引雁归 助推脱贫奔小康

【攻坚部署】

创新发展“归雁经济”助推脱贫奔康。内江市依托110余万在外务工农民工、近千名在外企业家、1200余名知名乡友等巨大人才红利,启动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建成返乡下乡创业园区20个、孵化器基地6个、示范乡镇14个;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10052人,创办经济实体10240个。其中,创办返乡下乡企业1144户,规模种养业408个,祥和茂制衣、川南大草原、劲抖科技等规模以上大型企业79户,引进投资总额达306.71亿元,新增返乡下乡企业吸纳就业4.9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

【攻坚故事】

1月11日,冬日暖阳,为东兴区永福镇鸦鹊寺村蒙上了一层柔光。乡村路旁成片的花椒树散发出一股股花椒的清香。

6组村民段登华正在花椒地里剪枝,看着一棵棵矮壮的花椒树枝繁叶茂,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花椒基地是返乡创业者唐青友2016年流转村上100余亩地创办的。到2019年,整个花椒种植基地已达590亩,出产新鲜花椒7.5万公斤,加上回收种植户的新鲜花椒达到了20万公斤,烘烤出干花椒3.3万公斤,销售额超300万元。

从2015年开始,段登华就在基地里干活,每年光是务工挣的工资就有3万余元,他还把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了花椒产业基地,自己留下2亩多地种了200株花椒树,2019年第一年挂果,产值就达7000多元。

今年64岁的村民罗正康,也是从2015年开始在花椒基地务工,并于2018年顺利脱了贫。

据介绍,花椒基地在鸦鹊寺村聘请了30多名工人,其中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在采摘花椒的用工高峰期,用工人数多达200余人。

2016年,花椒基地创办了鲜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专合社带动村民发展青花椒种植,主要经营种植、加工、销售青花椒,辐射东兴区永福镇、苏家乡、杨家镇等十多个乡镇,发展农户300余名,种植面积4000亩。通过免费为农户提供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并按市场价回收花椒进行加工,解决农户销售问题,摸索出“专合社+农户+加工厂”的模式,形成花椒一条龙产业经济链,带动镇村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一人创业带动一个村,一个基地发展带火一个产业。正如段登华说的那样:“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有了奔头,也就有了希望……”(丁洁 文/图)

农产品进展销会 脱贫路越走越宽

【攻坚部署】

抓实电商扶贫。截至2019年,全市建成5个县(市、区)级电商运营中心、镇级服务站166个、村级服务点939个,覆盖贫困村297个,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攻坚故事】

1月12日,为期4天的“2020四川电商年货节暨川渝新春欢乐购”资中分会场落下帷幕。在资中县第一书记扶贫农产品展区,来自水南镇的乌骨鸡蛋、陈家镇的桑芝菇、鱼溪镇的生态鲶鱼、高楼镇的不知火、龙结镇的耙耙柑、罗泉镇的豆腐乳、孟塘镇的剁椒等优质农产品成为了抢手货。

在这次展销会,资中全县200余名第一书记通过“线下展销+线上推销”的方式,带着本村农业企业、农业专合社及农户的绿色农产品惊艳亮相。陈家镇半边街村的桑芝菇很受欢迎,在展销会上销售一空;水南镇金华村的乌骨鸡蛋则因为营养价值高受到孩子家长青睐;鱼溪响水滩的生态鲶鱼吸引了多名餐企老板询价对接;来自水南镇沱江村的血橙也颇为吃香,因皮薄多汁、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贫困村农产品走进展销会,找到了大市场。“以往我们的乌骨鸡蛋都是发往成都、重庆,第一书记李慧帮我们把乌骨鸡蛋拿来参加展销会,为我们打开了本地市场提供了机会。”水南镇金华村园耕农业开发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孝伟感慨地说。

第一书记扶贫农产品展区的产品由资中县第一书记工作联盟5个分支组织遴选,都是应时应节、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涵盖了果蔬、畜禽、水产和其他农副产品等4个大类11个品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通过“弘资中”“资中同城会”等新媒体采取线上宣传的方式,推广、销售6个大类50余个品种的农产品。从生态农产品到初级加工产品,从特色“土”产品到传统“老”字号一应俱全,还推介了濛溪桃花苑、响水滩等旅游资源20余个。

“短短4天时间,第一书记扶贫农产品实现线下销售额2.3万余元,线上销售额47万余元。”资中县第一书记工作联盟副总召集人廖星贵介绍,“2020年,资中县第一书记工作联盟将继续汇聚245名第一书记力量,推介本地的优质水果、水产畜禽、加工产品,以及枇杷采摘节、桑葚采摘节、状元文化节等旅游资源,实现农业资源整合、信息畅通,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布局。”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