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中院“80后”员额法官王侯:“将这捧不灭的薪火永远传承”

2021-07-21 11:34:50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

35岁的王侯,是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的一名员额法官。他也是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评选出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不久前,在四川高院举行的“全省法院系统英模事迹宣讲会”上,王侯以“将这捧不灭的薪火永远传承”为题,向全省法院干警讲述了他从业12年来的人生经历。

12年来,他从基层法庭的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内江中院员额法官的人生经历,是他以法律和良知捍卫公平正义,以人格和道德践行司法为民的印记,也是内江法院人奋斗精神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

薪火相传 榜样就在身边

12年前,刚参加工作的王侯,被分配到东兴区人民法院高梁法庭。这是东兴区最偏远的法庭,条件十分简陋。

一栋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后门打开就是阴沟。王侯回忆称,这与他憧憬的“法庭”环境差距有点大。

但在这里工作的几年,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这里,他遇到了“全国模范法官”雷昌根,他是法庭庭长,也是带他的老师。

雷昌根经常带着他爬山路,踩田坎,搭摩托吹寒风,穿短袖钻竹林。日子久了,王侯也曾向老庭长抱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案方式。而雷昌根却笑着对他说“我脱下法袍也是农民。”

王侯发现,老庭长雷昌根凭借一套凝聚三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三心六法”调解法,不管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还是冲突激烈、剑拔弩张的纷争,他都能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王侯还记得,雷庭长家访身患重病被告时的情形,他不顾床头污秽、嘘寒问暖、赠送现金,并带原告实地探看,打开原告心锁郁结,促成原告主动撤诉;

他也记得,雷庭长“背靠背”调解,让一对积怨十几年的夫妻重归旧好的情景;

他还看见,雷庭长孤身冲进情绪失控抬尸维权的人群,劝慰死者家属最终自行撤离时的情形。

……

在高梁法庭工作的5年里,王侯跟着雷庭长一路走着、看着、学着。雷庭长言传身教,让他深刻地理解到“用心、用情、用法”的工作方法精髓和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也让他真正领悟到“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5年后,带着雷庭长的鼓励与期望,王侯通过遴选来到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并历练成为一名员额法官。角色和视野发生了改变,但植根在王侯心里的为民情愫却日益蓬勃。

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